高晓松都说要崇尚诗和远方,所以生活不能苟且,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这样的生活,想必每个人都很向往。
然而,它对吗?
不是每个人都配有劳逸结合的工作与生活!
国庆第四天晚,也就是中秋节的家宴上,我看到大侄子抱着个手机玩手游,从他爹那里知道大侄子同学都领第2个月工资了,可他工作都没着落,我忍不住问大侄子:
“你爸不是给你找了份工作,你怎么不去?”
这小子两个拇指在屏幕上飞速滑动,头都没抬就顶了我一句:“给你一个月4000的工作,你干吗?”
“那不是还有加班补贴啥的,听爸妈说好好干,一个月也能有6千呢。”
“一天干10个小时,上班6天,那还有没有自己的生活啦!我追求的是诗和远方哦!人生啊,不能苟且!”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听到这句话,不知为何心头一股无名火起,忍了半天,在心里吼了一句:你想诗和远方?你不配!
追求“诗和远方不苟且”的人要有资格!
你必须是功成身退的王石,或者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思聪,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享受生活;
而那些没有资格,却时时妄谈“诗和远方”的人·····你凭什么呢?
唯,懒惰和无能。
诗和远方不苟且的真相是什么?
诗和远方的潜台词的背后就两个真相:自我放纵的理由、躲避无能的借口。
一、自我放纵的理由
第一种喜欢把“诗和远方”挂在嘴边的,往往是那些放纵自己的欲望、奢望不劳而获的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应届毕业生、拿着父母救济混着工作的人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他们对“诗和远方”的理解:毕业1年,薪水至少15K+,工作要稳定、不常加班、压力小,同时还必须有发展前景。意思就是,我怎么对待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要能保证我有休息时间、能给钱让我吃喝玩乐。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部分人还将其视为时尚、潮流。
除了人性天生的好逸恶劳外,消费资本主义大大刺激了这种不劳而获想法的盛行(所以不要嘚瑟,你所谓的时尚、特立独行,其实跟封建社会愚民的行径是一样的,都是在被社会思潮操纵而已)。
在消费资本主义下,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刺激消费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就是为何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下提倡勤俭节约,而到了现代社会却刺激信用消费的原因。
西方社会正是在这种消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绝大多数人动不动就谈“工作、生活平衡”,优先考虑休闲娱乐,而不是工作,导致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放缓。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二、躲避无能的借口
第二种喜欢把“诗和远方”挂在嘴边的,通常就是那些工作一般般、但又不想努力去改变的人。
他们做不好手头的工作,但潜意识里又不想承认自己无能,因此就给了自己一个借口:我是追求的是诗和远方,否则只要我愿意,我肯定干得比你们更好。
我有个同学,刚开始工作时就斤斤计较工作的时间,哪天如果下班晚了3分钟,那简直就好比被人偷了1000块钱似的,觉得亏大发了。每次聚会他都会说:我不像你们这样工作得这么辛苦,我追求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但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生活最不如意的就是他了。当不计较加班、努力工作的同学,都在各种娱乐、出国游、体验各种生活的时候,就他还在租着房、盘算着他的那点薪资是不是回老家更好。
因此,如果没有资格,就不要再谈什么“诗和远方”了,它做不了你自我放纵的理由,也担不起你躲避无能的借口。
越在没资格的情况下,奢谈“诗和远方”,可能到最后,最苟且的就是你了。
怎样才配诗和远方?
难道所有屌丝,甚至普通人都做不到诗和远方?肯定不是。
关键做到三点:心态上不再放纵自己;找到你的使命工作;排好不同时间的优先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一、心态上不再放纵自己
不要再给自己的好逸恶劳盖上“诗和远方”的遮羞布了,努力工作永远是你最可靠的职业武器。哪怕你足够聪明,或者足以胜任某项工作,但仍然只有努力工作才会让你脱颖而出。
正是你瞧不起的工作狂,在哪儿其实都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你的老板、优秀的同事、出色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点工作狂啊),无论东方、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
而且可能与你认知相反的是,他们的平均寿命还更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二、找到你的使命工作
要想实现真正的工作、生活融合,光心态上想努力工作还不够,至少你得有一个能视作事业、或者当做生活一部分的使命工作。
逼着你做一份讨厌的工作,就像你讨厌大葱,但每天都逼着你嚼一根一样,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工作、生活融合的。
那要怎样才能找到使命工作呢?下面的这个WISE框架可以帮你。
1.有意愿(Willing)
找一份你愿意投入精力、时间、成本的事业去做。
注意,是事业不是工作!事业是你想去做的事,而工作是你不得不做的事。
2.有兴趣(Interesting)
在这份事业中,找到你的兴趣点所在。可以是先天的兴趣,这个概率比较低;更多是后天培养的兴趣,通过速赢、与欲望挂钩的方法,培养出自己的兴趣。
比如,你很不喜欢读哲学书籍,但偏偏工作需要,这时你就可以找一位帅哥/美女一起学,并公开承诺自己每周将所学的内容教给TA。看,在美色吸引之下,哲学是不是立马就生动、有趣了呢。
3.你擅长(Strength)
如果可能,在这份事业中,尽量将自己定位在你最擅长、或别人认为你擅长的工作上。如何发现自己擅长什么?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试、多做。
否则就像一位对吉他超有天赋的人,如果连吉他都没见过,又怎会发现自己擅长弹呢?
4.找平衡(Equilibrium point)
投入在一份你想做的事业中,而且能做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工作,是不是一个在梦中都不敢想的事?是的,这样的好事大多数时候确实是做梦。
因此,你无需苛求自己找到一份完美符合W、I、S的工作,找到一份达到三者平衡的使命工作也行。比如,找一份当前你认为自己最希望做的事,在这件事中做自己擅长但不讨厌,或者有兴趣但不算很擅长的工作也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