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德里克:有好的表现但不学习』
锡德里克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努力保持积极心态时,可能会将猜测当做理解;我们在努力保护学生时,可能会因为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而伤害到学业。
锡德里克面临的挑战:
知识体系不完整,抽象思维能力时高时低。,知识储备有限,创伤史,移民家庭背景。
[猜测不等于思考]
在课堂上,锡德里克愿意回答老师的任何提问,他班上的同学时常心不在焉,他对回答问题的无穷渴望,使他经常主导整个课堂。令我震惊的是他的回答往往都很无知,缺乏条理,还错得很明显。他的答案让我吃惊,老师们的反应更让我吃惊,他们不仅没有制止这种行为,有时甚至还予以鼓励。
我看到锡德里克每次回答问题都靠猜测,他偶尔也能猜对,猜对时他会高兴的说:“我一看就知道是这个答案!”当他一次也没猜对时,他会一直霸占老师的注意力,直到老师引导他得出正确答案为止。
老师担心打击锡德里克的积极性,总是不断地提示答案, 也就是老师援助得太早也太频繁,学生在每一步都有人引导的情况下,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就丧失了构建知识,纵观全局并形成有意义的概念的机会。锡德里克的热情和出奇的能力,加上老师对他在必修课程的高风险测试中取得成功的希望构筑了一个学习假象。针对这种情况,锡德里克的一位老师说的很中肯:“他表现的很好,但他没在学习。”老师没给锡德里克时间和空间去开发他自主思考的潜能。老师们了解他面临的挑战,一有停滞的迹象就立马去援助,他完全靠运气撞到老师放在他面前的答案。
老师们一致决定,提问之后要留有“等待时间”,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时间组织答案,打破锡德里克上来就猜的惯例,锡德里克回答问题时,老师会问他“这是你猜的吗?”如果他说是,老师就不再跟他对话,只感谢他的猜测就好。当他不是胡乱猜测时,老师会说:“ 锡德里克,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这样做虽然减少了他的参与程度,但并没有完全抑制他参与。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能从他的反应中概括出他的认知过程,并以此为出发点,为他设置一些微小的、适当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他们会抓住每次机会,以他自己的速度提升他的水平。
注意事项:
1.当你担心学生因为回答错误而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可以问他“我以前从未听过这个答案,你是怎么得来的?”
2.要永远记得赞美努力自主思考的学生。
3.不立即帮助学生。
4.给学生安静地坐下来思考一下具体任务的机会。
5.遵守承诺,不给学生贴标签。
6.了解某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时,让所有了解这位学生的人都参与进来,包括美术老师、体育老师、学业导师、家长辅导老师和治疗师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