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呢?我们首先说说批评和表扬会有什么问题。就是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总是被批评的方式来教育。他的父母总是训他。很有可能他会变成一个懦弱儿,总是被批评的懦弱儿。原因是批评不可能改变一个人,这句话他说得特别绝对。你有没有见过家里边孩子赌博的?父母天天打、骂,捆起来,抽他,有效吗?没有效果。你会发现,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这种批评所带来的,都是他持续做这件事情的动力。为什么呢?根据阿德勒的理论,阿德勒说,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都在努力地争取一件事,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所以,当父母从来不关注这个孩子好的事情的时候,这个孩子表现得正常、表现得好,学习成绩进步了,父母都没有反应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想办法,找一些你真的会关注我的事情来做。比如说赌博,比如说玩游戏,比如说眼睛近视越来越糟糕,这都是孩子去获得父母关注的手法。因为这是他本能的需要。他就需要获得这个东西。所以批评不可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改变,只会让他把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加强。
那你说表扬的问题在哪儿呢?如果我们总是用表扬来驱动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到表扬的事情他就不去做。就是孩子衡量这件事该不该做,取决于这件事情父母会怎么看,有没有评分,有没有奖励,有没有排名,都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没有,他就会觉得没什么劲,这就是表扬有可能会带来的恶果。所以,他提出来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他说,你首先应该认清楚,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因为孩子从来都不是为父母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这个人自己学习的话,失败恰恰是学习最好的机会。就是我们让他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希望不要有失败。我们把所有的失败都跳过去。中考一定要考上,中考考不上,完了,丢脸。但是如果他自己学习,中考没考上,可能是一个警醒。他突然意识到说,人生有这样的挫败也没关系,我能够追得上。人和人的发展节奏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一个人的感悟。甚至就算辍学绕了一大圈回来,搞不好将来还能干学术。这就是人生。所以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课题是他自己要做的事,失败也是学习的过程。
然后如果一个父母反复地唠叨,我们之前讲别的书的时候提过,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大概率的事件是因为家里有一个唠叨的妈妈。就是妈妈唠叨,孩子叛逆,这两个是一对。然后爸爸打孩子,孩子抽烟,这个是一对。成瘾和暴力,这是一对。为什么妈妈唠叨,孩子会叛逆呢?原因是唠叨会让孩子知道对也不去做。知道对也不去做是什么呢?就是叛逆。叛逆的典型并不是不小心做错。叛逆是我知道它对,我也不做。我就跟你对着干。为什么?你唠叨得我烦。你唠叨得我觉得自己的自尊不断地降低,我痛苦。所以,我就故意地要伤害你。这也是孩子获得父母关注的一种手法。
说了这么多糟糕的状况,表扬、批评、唠叨都不行。我相信很多人都觉得,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已经有了。那应该怎么做呢,应该的做法是第一点,我们首先要知道,愉快地接纳孩子的真实面。这个很重要。
然后接下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要训斥,要平等地对待。那你说孩子做对的事以后,我们也不表扬吗?我们过去很多书都说要表扬,及时反馈,表扬他。不是表扬,岸见一郎说,我们要做的事是谢谢你。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做对的事,表达出谢谢的时候,孩子立刻就能够知道,这件事做对了。并且他获得了价值感。
你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地铁里边不吵不闹,这时候妈妈表扬说,宝贝,你真了不起。你竟然能够不吵闹,太棒了。你不觉得奇怪吗?这就好像表扬一个人不会随地丢垃圾一样。你竟然不随地丢垃圾,你真了不起。太奇怪了吧。因为不随地丢垃圾,或者在地铁里边保持安静,这是一个正常人所应该具备的正常状况。但是我们很多家长为这件事批评或者是表扬,会让孩子觉得,我今天做这个事有没有人反馈我,有没有人表扬我,对吗。
你要做的是什么?孩子在地铁里边很安静,谢谢你今天这么安静。好了,谢谢他就好了。因为这个是平等的,这是公平的。感谢他给你所带来的东西,就像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其他人做对的事,我们也应该对别人表示感谢。这时候孩子的价值感,就会得到大幅提升。大家如果读过《自卑与超越》就会知道,阿德勒说,一个孩子终身,所寻求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一个叫作价值感。归属感是爱,价值感是感谢。爱能够给他归属感,感谢能够给他价值感,就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要表示感谢,而不是训斥或者表扬。
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失败的结果。很多喜欢替孩子做事的家长,叫作既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我们不相信他能够做得好,我们也不尊重他自己独有的选择权。很多父母喜欢替孩子包办一切,包办小学,包办中学,包办上大学的指标。大学毕业以后包办工作,就业。这一路做下去,这孩子废掉了。这个孩子可能会进到一个让父母满意的、有面子的单位去工作,但是他的生活毫无热情。他这一辈子会怨恨自己的父母,又没法说。因为父母替你做了这么多的事,双方相互委屈、互相痛苦。这是我们说让孩子去承担,然后用感谢给孩子带来贡献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之后他自己负责。父母能做的事很多,父母不是什么事都不能做。父母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是让孩子知道求知之乐。就是让他开心,觉得好有意思,很好玩。
那孩子如果告诉你说,我就是不想学怎么办。岸见一郎说,那你也没办法,你只能等说,那好吧,等你什么时候想学了,你就好好学。因为人生是你的。我们很多家长觉得,不对吧,说这样他不做事,这不作为,眼看他滑下去吗?你的做法是把他硬推下去,你知道吗?就他可能滑一段时间起来了,但是如果家长使劲地摁下去的话,他可能再也起不来了。这辈子就这样。所以,这是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所带来的结果。有时候你使特别大的劲,确实起不到更好的效果。他说,家长没有坏家长。很少有那种特别坏,想害孩子的家长,几乎没有。但是存在大量的笨家长。就是大量的家长不是坏,而是笨。我们要提醒所有的家长一件事,就是要有勇气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你没发现岸见一郎写的书,都叫什么什么的勇气吗?他特别喜欢用勇气这个词。就是你要直面这件事。你要改变过去的互动方式,你要学会放手,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的这种公平对待的方法。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很多家长喜欢体罚,觉得体罚的时候,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去教育他。他说,体罚不是教育,体罚只是报复。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只是报复。报复什么呢?你把我气成这样,我得报复你一下。就是我心里边那股火压不住,我要发泄出来。只是报复而已,对于教育毫无意义。在孩子做了很多错误的事的时候,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诉求方式。教会他,就像《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边写的那种方法。你要教会他,而不是不停地指责他,或者打他。这都没有用。这是第一Part,我们现在学会了什么叫作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方式。
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会学习。学习是大家最关心的东西。就是有的孩子会学习,有的孩子不会学习。同样使了很大的劲,每天晚上在那儿不停地做作业,成绩就是上不来。但是如果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很轻松,他就能够把成绩搞得很好。怎么做呢?就是父母首先要知道,学习是必须由孩子自己解决的课题。注意,我说的是学习是孩子必须解决的课题,不是考上大学是孩子必须解决的课题。就是如果这个孩子所谓的学习,只是为了考上大学,没有用。因为这里边有一个巨大的谎言,很多父母都始终跟孩子说谎。就父母老跟孩子说什么呢?说你考上了东京大学,你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换到咱们,你考上北大,你肯定有一个好的未来。爸爸妈妈为什么让你上大学?上大学才能过上好的人生。谁告诉你上大学就能过上好的人生的?上了大学过不上好的人生的人,大把。所以,如果我们整天骗孩子。我们不告诉他人生的真相,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利诱他。甚至还有很多父母说,你考上大学,我就再也不管你。你考上大学,你爱咋样就咋样,随便你。这都是骗人的。这都是我们父母的权宜之计。我们就哄着他把这段奥数做过去就行了。但实际上,你用这样的方法教孩子,孩子不会认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学习是一个一辈子的事。你必须得知道考上大学,未必会有一个好未来。我们必须得一生保持学习的习惯,还得加上一点小小的运气,你才有可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对吗。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好未来?美好未来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拥有了一个丰富的、细腻的、美好的灵魂,你在哪儿都有一个好未来。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受,你拥有再多的钱,拥有再大的房子,你也不会有好未来。这才是人生的真相。但是我们很多父母不跟他讲这个。我们只希望他说,骗他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好啦。这时候孩子的学习观会极度错误。他的目标会变成什么呢?你会发现,考不上了,我就不努力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发现自己反正——咱们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有同学就说,反正我也考不上,我掐指一算考不上。行了,不学了,就玩了。当一个人掐指一算,觉得自己没希望的时候,彻底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学习是为了考上大学,学习是为了拿到文凭,学习并不是自己的权利,并不是自己必备的东西。所以,他为了表扬而学习,为了文凭而学习。他的做法就是考不上就不努力。
还有作弊。就是我为什么愿意通过作弊来学习呢?因为我的目的是为了结果。至于那个知识不重要。所以,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从这儿出现。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的喜悦。
怎么才能教会孩子学习的喜悦?我给大家讲一个题外话。不是这本书里的内容。你让他听一下我讲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他一定会喜欢上学习的喜悦。就达·芬奇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追求纯粹知识的快乐。这个知识对他有什么用不重要。但是不知道这个东西对他来讲,很重要。他必须得知道它。
孔子怎么讲的呢?孔子说,一事不知,士者之耻。就是有一件事你不知道,你是一个学习的人,你是一个士——耻辱。赶紧去弄明白。这就是纯粹求知的乐趣。
所以如何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喜悦?这个作者说,第一,你要让他知道求知本身的乐趣。第二,你要让他奉献社会。就是我们从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告诉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不意味着你自己赚钱,并不意味着你自己开豪车,去飙车。不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意味着你对这个社会有价值,你为这个社会能够作出贡献。
听着像不像《自卑与超越》?《自卑与超越》里边说,如果你想超越自己的自卑,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融合在一起。只有作为父母把奉献社会和求知的乐趣这两件事告诉孩子,孩子才能够真的找到学习的喜悦。这时候你会发现,有求知的乐趣的孩子,他善于坚持。没有求知乐趣的孩子,马上就会放弃。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放弃。
比如说这段不考了,他就不学了。比如说我已经考上了,所以我就不学了。我完成作业了,所以我不学了,等等。都有可能。那么,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瞧孩子的父母,孩子是不会听你说话的。
各位扪心自问一下,你会不会瞧不起自己的孩子?好像父母觉得骂自己的孩子,既能给自己的内心带来优越感,还能够显示自己是特别负责任的父母。你发现吗?就这个骂孩子的方法,给他带来双重享受。所以,他不断地贬低自己的孩子。你要知道,这个岸见一郎说,如果你瞧不起自己的孩子,孩子分分钟就能感觉得到。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细腻的。然后他不会再听你的话。你说的话听不进去。他只是等着离家的那一刻。他每天盼望着什么时候长大,什么时候离开这个家,什么时候不再听你的话。然后还要给父母提醒的,就是千万不要开口只谈学习。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电影叫《万箭穿心》?那个电影真的很好看,你们有机会看一下,是一个文艺片,小成本文艺片。《万箭穿心》里边的那个妈妈,跟她的儿子的关系非常非常糟糕,那个儿子说了一句话,说你除了问我考得好不好之外,你还会问我什么。当然那个妈妈很辛苦,很勤劳。天天干很多的重体力劳动来养活她的孩子。文化水平也不高。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她跟孩子之间的对话只剩下了说,考得好不好,作业做完了没有。除了这些事之外,别的一概都不会问,都不重要。所以,如果我们跟孩子开口闭口只谈学习这件事,会造成什么恶果呢?首先是孩子没有存在感,就是孩子觉得,他在这个家里边无足轻重,不重要。我是这个家的学习工具。就这个家的学习水平,取决于我的成绩。然后这个家庆祝不庆祝,高兴不高兴就是成绩好不好。除此之外,我对这个家不重要。这个作者说,有一次,因为他也接受很多人的咨询,有一个家长就来找他咨询,说孩子不好好学习,而且经常捣乱,做出很多叛逆的事,很头疼。然后他就去了解那个孩子的生活。他很吃惊,发现这个孩子竟然在家里边负责照顾一个瘫痪的老人。就是这个孩子家里边父母条件也不是很好,这个孩子每天回家要照顾家里的老人。但是父母来咨询的时候,唯一只说的话题是他为什么不学习。
然后岸见一郎就觉得说,他都已经做了这么多成年人才应该做的事了,你还不对他表示感谢?就是父母对于他做那些家务活,视若无睹,认为那个不重要——但是他不学习呀。就你会发现,我们很多家长来找我咨询也是这样。说一大堆孩子的问题,集中点就是他不好好学习。我说,有没有优点,有很多优点,但不重要,他不学习。就是我们的眼睛当中,只盯着学习这件事,从来不对孩子做的别的方面表示感谢。这时候孩子没有价值感。没有价值感就没有自控力。没有自控力就不会好好学习。
反过来,他为什么做那么多叛逆的事,各位现在理解了吧?他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就是你所有的事都不跟我说话。只有这件事跟我说话,所以我不能这件事都做好了。这件事都做好了更没话说了。最后父母跟我没关系了。
所以还有一个谎言要戳破的,就是千万不要跟孩子讲,学习是先苦后甜。学习是一个持续的事,而且学习本身是有乐趣的,他不是拿它来换后边的东西。所以别骗孩子。
那你说孩子就没法调动起来。这时候岸见一郎说,孩子总会学习。你唯一能做的事,各位,你唯一能做的事,只有信任、等待、感谢。
所以,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孩子有点耐心。有的孩子早早地爱学习,有的孩子晚晚地爱学习。没关系。但是核心是你需要有耐心。当然,如果你之前做得都对的话,孩子是不会轻易地放弃学习的机会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人的权利。学习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边不断地强调信任,信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儿呢?第一个你要知道,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你不相信,他也得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是必须的。他今后一定要独立地解决问题。所以你只能够相信,他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
然后你要能够看到孩子好的意图。就是在我们看到孩子做错误的事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错误的事的背后一定有好的意图。比如说,他是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力。这就是好的意图。他希望你们给他更多的关注,这就是好的意图。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够对孩子发自内心地产生信任。实际上,我们不信任的是人性,我们不信任的是人的那个生命力。如果说到生命力这件事,我相信更多的人是能够信任的。你都有觉悟的那一刻。你都有浪子回头的那一刻。你的孩子也一样。如果你早点给他机会,他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有的父母说,我就是很焦虑怎么办呢?我生气、忍不住要发脾气,怎么办呢?作者的建议是回避孩子。就是当你真的焦虑的时候,当你想发作、发脾气的时候,你先躲开点,冷静一下,假装没这孩子的事,然后出去逛一逛。回来心情好了,你再跟他聊天。然后你可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比如说,这么多天来,我看你都在玩游戏,我有点担心。这是你的感受。
顺便说一句,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讲说,你只要不玩游戏,你的成绩肯定就上来了。这是第三个谎言,你知道,当你说这个话以后,会怎样呢?这个孩子会使劲地玩游戏。原因是他心中有一个幻想。有一个最后的救命稻草。就是只要我不玩游戏,我的成绩就上来了。所以我怎么才能够保住自己的这个救命稻草,不要被戳破呢?就是我永远都得玩游戏。各位理解吗?如果我真的不玩游戏了,成绩还没上来,完了,人生幻灭了。但是他内心当中被催眠,被他的父母催眠,被他的老师催眠。大量的老师也都说这样的话,大量的老师跟父母讲,你的孩子只要专心点就没问题,你的孩子只要不玩游戏就没问题,你的孩子只要少打篮球就没问题,你的孩子只要不谈恋爱就没问题。哪有那么简单。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就希望用这样简单的幻象去蒙蔽孩子。蒙蔽的结果是这件事成为了孩子的救命稻草。然后孩子会持续地保持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幻想。他觉得我只要不做这件事,我就能够变得很好。因为压力太大。所以,你坦率地表达你的感受就好了。告诉他玩游戏不学习,妈妈很担心。但是你要知道你得学习,这是你自己需要克服的课题就够了。
OK,然后让孩子学会去帮助别的孩子。这个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做。成绩好可以去辅导别的孩子学习。体力强可以去帮帮别的孩子做点劳动。总之,你要为社群奉献。为什么这个跟学习有关系呢?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会更容易提升自己的价值感。提升了自己的价值感,会增强他的自律性。增强自律性,才有可能慢慢地不打游戏。这就是我们说让孩子会学习的,这里边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在家里边不要因为孩子是考生就特殊照顾他。好多家都是这样。家有考生,无论是高考的考生,还是中考的考生,那个家好像打仗一样,声音都要小。妈妈甚至为了这个事跟邻居吵架。哎呀,做得太过分了。这些所有的东西做出来,都是跟孩子加强了不平等的关系。就是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事。只要这段过去了,这些东西就不在了,就不需要了。他会压力巨大,而且他会特别憎恨学习。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跟我一样,觉得这样管得是不是有点太少了,是吗?孩子就是玩游戏,我真的不插手吗?你可以插手,你可以跟他谈,你说,我想跟你谈谈关于玩游戏的事。如果这孩子说,我不想谈。那就下次再说。然后直到有一次他说,好吧,那来谈谈。你可以告诉他,你为什么觉得玩游戏很危险。玩游戏会带来哪些方面的问题。但是选择权依然在孩子的手里。这就是这本书里的建议,关于学习这一块。
最后一Part,他说要学会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阿德勒哲学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这是阿德勒的原话。他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就比如我今天突然要去学滑雪,我能做到,我只要愿意学 我一定能做到。但是你知道吗,我内心当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不可能学会滑雪。我见到滑雪就害怕,我去滑过几次,摔得乱七八糟的。我还听过很多人滑雪从山上飞出去的故事,所以我就特别不愿意滑雪。这种叫作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某一种人,或者认为自己做不到的这种想法,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植入了这样的东西,因为很多父母就会说,你就是没有自控力,你就是管不了自己,你将来就是没出息。当你从小给他植入这些东西的时候,孩子就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所以,我们需要赋予孩子勇气,让他知道任何人可以做到所有事。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人生课题。就是你要知道,当你接受这个事的时候,你是有压力的,你知道吗。
你比如说,我如果——我在生活中为什么听了那么多人讲说,哎呀,有天分,有天分。这个社会不可能没天分。当你说这个社会有天分的时候,你的内心很放松,因为你会觉得,人家有赚钱的天分,我没有,人家有滑雪的天分,我没有,人有音乐的天分,我没有,你的负担减轻了。因为这种话会让你觉得,没关系,反正我没有这个天分,我就是普通人。
但是如果你敢于接受阿德勒说的这句话——任何人可以做到所有事。意味着你可以,你只是不去做,你缺乏这样的勇气。所以,孩子也会回避这件事。孩子会刻意地做错事来回避自己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就比如说,学习是人生课题。他觉得很难,好了,他不好好学习。他希望父母干涉。父母一干涉, 一吵架,一叛逆。好啦,我为什么不学习?因为我有一对坏父母。我的父母把我变成了这个样子。他找到一个理由,找到一个借口,逃避了他人生最重要的责任。这就是这本书,我觉得最高级的地方。就它最后告诉我们说,你要想接受阿德勒所说的真相,你需要有勇气,而你需要把这个勇气赋予你的孩子。让他知道,哪怕你的父母是糟糕的、是错误的,你都能够依然做到你自己想做到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强调赋予孩子人生的勇气这样的东西。然后我们可以做两件事来赋予孩子勇气。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学会把孩子的缺点当作优点来看待。什么叫作把缺点当作优点来看待呢?你比如说,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然后想七想八的,跳跃。这时候你要想,这个孩子善于发散性思维。他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好。他不是那种专注型人才,他是连接型人才。他会有很多联想。这是对的。
所以,如果作为一个家长,你能够从孩子的缺点当中都看到他的优势,有助于你赋予他生活的勇气。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做孩子的伙伴,而不是敌人。
怎么才能够做到孩子的伙伴,而不是敌人呢?就是你要经常让孩子感到,他对他人有贡献。就是孩子所做的各种事,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对父母是有贡献的。这时候孩子会自然地觉得,我们是伙伴的关系。
你比如说,你要让孩子帮你去拿一个铲子。这时候假如你说,你去帮我拿个铲子。这时候你没有把他当伙伴,你把他当成一个工具。有时候孩子会说,我不去。
后来有心理学家做实验,就同样一个状况,心理学家说,我需要一个伙伴,谁愿意帮我。我。来去帮我拿把铲子。可以了。他就立刻能够感受到那个帮忙的感觉。这就是跟孩子不断地构筑伙伴关系的过程。所以,你要经常性地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和挑战,让他在家里边做一些事,为自己的家,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些贡献。当你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既能够欣赏到他的优点、缺点,把他的缺点当作优点来看待,又能够把他当作伙伴来看待,孩子就不会把你当敌人。说句实话,我们很多家里边的孩子跟父母之间是敌对的关系。就是只要家长不在家,孩子就很开心,家长如果在,孩子就很痛苦。所以学习从来不是为了别人。千万不要让孩子为了学习不好而道歉。这个岸见一郎就说,很多奥运会的选手跑去参加奥运会,结果没有得冠军。回来以后,在电视上忏悔道歉,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得奥运会冠军。全日本人都觉得说,正常,这丢脸,没得到冠军。岸见一郎说,为什么人家自己参加比赛,没有得到冠军,下次再去不就好了嘛。干吗要背负这么沉重的包袱?得奥运会冠军这件事,是一件美好的事,不能因为没有得到,我就不断地内疚反思。那实际上,你看这件事跟我们的学习是一样的,我没有考上高中,我向全家忏悔。这种忏悔是无助于你下次考上高中的。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是什么呢?你只需要说,下一次就好了。这次没做到,下次就好了。这次跑步没跑下来,下次就好了。
作为父母,我们只需要等待他的下一次。作为孩子,他知道这是他的下一次。他不需要为辜负别人而难过。因为辜负是道德绑架,辜负是转换了责任。学习这件事对孩子来讲,比对父母来讲要重要得多,因为父母已经学过了,父母的人生已经自己走出来了。孩子还在走。所以,如果我们用内疚感,来绑架一个孩子,我们希望他肩负这样的,全家的责任,全家的眼光,全村的希望,这种感觉,这都是错误的。他根本没有感受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所以,他在这儿不断地强调说,学习的人没有特权。他要不断地学会帮助别人,要去奉献这个社会。然后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要为了学不好,向全家道歉,辜负等等。
然后家长怎么才能够过得快乐?有一天岸见一郎说,来了一个家长,找他咨询,通篇讲了一个多小时,都在讲自己多么不容易,孩子多糟糕,孩子不听话,孩子叛逆,孩子干吗。说了好多,岸见一郎说,我知道他想干吗。他就希望我能够说一句,哎呀,你们做家长也真不容易呀。只要我说这句话他肯定开心,觉得心理医生很懂我。
我就是不说,为啥就是不说呢?因为我不能说这样的话。如果我说这样的话,我说,你们做家长也真是不容易,好辛苦,遇到这么一个孩子。当你说这种话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事都是对的。实际上,这个家长这么多的抱怨,这么多的痛苦,唯一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自己做错了,自己之前把所有的学习的这些东西,全都揽在自己的身上。而且他根本无视孩子其他的优点。他满脑子看到的都是这个孩子的缺点。这个叫作自怨自艾,博同情。他用的词叫博同情。就是家长不要去博同情。你自己过得很痛苦,唯一的原因是你笨。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你也不愿意学习。你也不愿意相信你的孩子能够独立地成长,他能够成为一个好的人。你不信任他,也不爱他 也不尊重他。然后你还说自己特倒霉,那不活该嘛。所以,如果我们家长真的能够理解到说,我可以过得很轻松。你真的把这个学会不管教的勇气。你把不管教的勇气学会了,你会发现,其实你需要做的事,就是爱他、尊重他、感谢他、等待他。你看到吗,轻松多了。然后你会有大把的时间去过自己的生活,去做自己的追求。然后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你是一个没有放弃自己人生的人。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父母就不学习。他看到父母就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然后把宝全都押在我的身上。孩子说凭什么。大量的家里边都是这样的状况。家长在楼下打麻将,希望孩子能够去读书学习,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其实简单很多,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我们到最后变成无为而治了。就是我们真的做事,你发现越简单越好,你做得少一点更好。因为你要相信孩子的生命力。每个生命都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真正导致这个孩子的生命放弃自己的,是家长和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我们在不断地压抑他的生命力,而不是鼓励他。所以我刚刚讲的,爱他、尊重他、感谢他、等待他。简单多了。这时候你发现,你也轻松,孩子也轻松。有点耐心,人生是一个慢慢地长跑的过程。
然后要礼貌地和孩子说话。日本人本来就够礼貌的。然后岸见一郎还在不断地强调说,家长跟孩子说话要礼貌。孩子做了事,拿了水过来。谢谢。要说谢谢。要对孩子表示感谢。然后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你就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给他下界定。你从来都怎么怎么样。你根本就不会什么什么。这种伤害人格的话不要说。因为这种话说出来以后,孩子的那种价值感,好不容易通过那么多次互动建立了点价值感,一句话说过去,砰,掉地上,又没有了。我们作为家长的任务,就是建立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就这么简单。
然后从孩子身上学东西,要学会从孩子身上学东西,这个是强迫我们去发现孩子闪光点的一个方法。如果你能够从孩子身上总结出来东西,学到东西,那你就一定发现了孩子很多的闪光点。就是最后他有一句话,是讲给那些喜欢替孩子包办各种事的家长。
他说,没有努力获得的成功是转瞬即逝的。所以,不要替孩子走捷径。就是你替孩子想办法得了一个什么区级作文大赛冠军。这种冠军得到以后,大概5分钟,兴奋,拍照,秀出来,发朋友圈,就过去了。因为它没有任何价值,这都是我们所说的,叫作没有通过努力来获得的成功。要让孩子通过努力,通过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去获得他的成就。不要帮孩子走捷径,走捷径其实是忽略了最重要的成长过程。他成长的过程可能在那个弯路上,可能在那个起伏跌宕的过程当中,他才能够体会到人生真的需要什么。但是,父母说,不用,给你找个叔叔搭个桥过去了。完了。所以,这孩子这辈子都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那同样,父母也不能够替孩子做决定。父母不能够决定孩子的人生。这个李中莹老师,有一次跟我聊天——我最近请了李中莹老师来讲他的那本新书叫《心智力》。那书非常好。
李老师说,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会跟自己的父母有一场战争。包括我,包括你,我们大家。每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都会跟自己的父母有一次战争。如果孩子赢了,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就是悲剧。
那么,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其实这本小小的小书并不复杂。要想学会它,你唯一需要的是勇气。就是当你没有足够的勇气的话,这个道理跟你讲多少遍,讲几十本,上百本亲子教育的书,也没用。但如果你有勇气,你愿意改变,愿意尝试,你愿意像我一样,想说的时候忍住不说,去表达爱,你很快就学会了。它并没有那么难。总结起来就是要赋予孩子勇气,要用尊重、合作和感谢来塑造孩子。就这么简单。那么最后,我们希望来一个互动的话题:就是大家可以在留言的地方,或者在你的朋友圈里边写一下,我们听完这本书之后,我们打算感谢孩子些什么东西?我们对我们的孩子有哪些方面需要感谢?趁着现在就去表达,好吗。谢谢大家,我们下周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