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69280/bb6781c36a6eaba8.jpg)
每年的禾虫只有两次,一次是农历的三、四月,在茘枝花开时节,茘枝虫上市。但此时的禾虫黑瘦,色青、量少。另一次是农历八月稻花成熟时的禾花虫,肥美,金黄带红,皮薄,浆多,个头大。
禾花虫比荔枝虫肥美。不过,看到它的样子,也不是很多人敢伸下筷子的。
禾虫的样子长得吓人,色彩斑斓,还像蜈蚣一样多足,但还没达到惊悚级。虽然如此,但第一次吃禾虫,感觉最好在晚上,还要在灯光不那么明亮的地方吃,享受到美味之余,也会让人容易接受。
食禾虫其实在江门五邑不算新奇事,去新会博物馆还会看到新会的民俗介绍捕禾虫和食禾虫。
禾虫的做法很多,我觉得砵仔焗禾虫味道最好,因为感觉这样做出来的禾虫样子没那么难接受。
很多时候在水街市场看到有禾虫卖,不过很多时候那些禾虫都是吸饱了水,看上去似乎都不太活泼,在水里看上去就像一堆菜青虫,只有青绿的颜色,没有一点禾虫的样子。
禾虫青青绿绿红红橙橙的颜色都有,我觉不只是青绿的颜色像菜虫,是禾虫的样子都很像大的菜虫。
不是说禾虫一年只有荔枝和稻米成熟的时候才上市吗?现在,似乎每个季节也有这么多,想想有人工养殖一说,就不觉得奇怪了。
可不合季的禾虫,产量不大价格奇高,很多时候还泡在水里,条条吸水后变得肿胀。这个样子买回去,恐怕未入锅便一汪水,味道大打折扣了。
曾在新会从事过禾虫养殖的亲友,告知禾虫的捕捞,多在夜半潮退之时,此时的禾虫一般较为瘦小。而天亮之际农户将禾虫批发给市场后,便会有部分不法商贩用白酒洒在禾虫上,促使其大量喝水,呈现肥胖绯色状。据说一斤禾虫便有四两水了。
虽然禾虫被人捕捞上来后,的确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需不断喝水,农户也需向它们喂水。但用此手法,购买者未免有点心理不平衡了。
做得好的禾虫,上碟条条分明,最佳的口感需把浆完好地保存在虫身里,不过禾虫的特性是遇到温度稍高的环境,就会自己爆浆,这样很难能有真正的吃虫体验。
其实,想要烹调出条条分明、口感丰富的禾虫菜式并不难,只需先用30度的温水,将禾虫慢慢拖至断生能而且切不爆浆的程度即可。
想时时吃到禾虫,那么制成禾虫干就能满足了。
老师傅说:禾虫干有两种。一种是成品呈散开条状,这种做法是取新鲜禾虫,洗净后入冷水锅中,小火慢煮至禾虫断生弯曲,随即捞出沥水,晒制所得;
另一种就是多条禾虫结成的饼状禾虫干,这种做法是取新鲜禾虫,煮的时候下少许盐,禾虫便会爆出浆液,从而结成饼状,再捞出沥水,晒制即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