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总是这样......"
“你再这样......,我就 ......”
类似攻击性的语言,兼带有胁迫性,常常出自父母之口,更重要的是,它将事情与孩子本身练习在一起了。
出了事情,发生了问题,当然要了解清楚,也自然会找到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做了什么,有了些不妥当,不良好的行为,那也只是某个行为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不可以做,而不能全盘否等,对孩子的品行和品质贴上不良标签。
不要问题与孩子紧紧捆绑在一起,打上那种不可磨灭的烙印,而是和孩子一起联手面对问题,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做孩子坚实的后盾,给予他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并借助父母的力量共同守住底线,守护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