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我思:《八佾篇》15子入太庙,每事问

《论语》我思:《八佾篇》15子入太庙,每事问

作者: 苦涩的答案 | 来源:发表于2021-08-20 10:24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嘛。”

    【我思】

    这句话其实就出现了两种人,一种就是“或”,另一种就是孔子。

    01

    “或”口中的“鄹(zōu)人之子”就是指孔子。鄹是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孔子的父亲做过鄹大夫,所以这里称为鄹人。在有的人看来,你孔子作为大夫之后,太庙的常识起码该有的吧,更何况你自己本身提倡礼制,结果进了太庙,每件事情都要询问,岂不是说明你孔子只会嘴上说说,其实一点都不懂礼制,“入太庙、每事问”这是打算现学现卖吗?

    从这个意思出发,在有的人看来,专家又或者有某种身份的人就应该有权威的形象,别动不动就问,显得自己水平不高。相反,你要不说话,等人来请教你。真把你问住了,你编也要编个说法出来,因为你是权威,没人会质疑你的。

    02

    但孔子并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每事问”。

    关于礼,我印象深刻的是“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即文化会随着时间有所损益。关于做学问,孔子的做法是“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从孔子做学问的方法中就可以看出孔子细问的原因。能言还不是孔子的目标,还要能“征”(验证)。有人问孔子礼的问题,孔子能说吗?肯定能说,林放就问过孔子“礼之本”。但孔子入太庙,之所以细问,就是要不断验证。孔子这种“每事问”的行为体现了他谦逊好学的态度,同时也说明他对祭祀大典的诚敬谨慎,不以问人为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我思:《八佾篇》15子入太庙,每事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ow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