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36》本神

《黄帝内经36》本神

作者: 微光绮梦 | 来源:发表于2023-10-05 21:45 被阅读0次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臓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针刺的法则,必须先以病人的神气为依据。因为血、脉、营、气、精,都是五脏所贮藏的。如果失常,离开了贮藏之脏,五脏的精气就会失掉,出现魂魄飞扬、志意烦乱,本身失去思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自然的病态呢,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为什么说德气能够产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原文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译文
 岐伯回答说:天之生我的是德,地之生我的是气,天德地气交流搏击就生成了人。因此,演化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叫做精,阴阳两精结合而产生的生命运动叫做神,随着神的往来活动而出现的知觉机能叫做魂,跟精气一起出入而产生的运动机能叫做魄,可以支配外来事物的叫做心,心对外来事物有所记忆而留下的印象叫做意,意念积累而形成的认识叫做志,根据认识而研究事物的变化叫做思,由思考而产生远的推想叫做虑,依靠思虑能抓住事物发展规律处理得当叫做智。

相关文章

  • 精与神

    《黄帝内经》是我们最古老的医书,其中,灵枢卷注重经络,对研究针灸的人尤其重要。灵枢卷二有个《本神》篇,这个“本神”...

  • 《黄帝内经•本神篇》笺注

    【第一段】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 开宗明义,谈到针刺之法的...

  •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七》

    【本章要点】 一、阐述了广义的“神”,一方面本于先天的父母之精,另一方面又依靠后天的不断补给,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和水...

  • 原创-《黄帝内经》的秘密?

    《黄帝内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本神秘的书。 很多人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养生的书,很多人对其完全不懂,有人认为是专门研究...

  • 品悟《黄帝内经》——解读“德流气薄”

    品悟《黄帝内经》——解读“德流气薄” “德流气薄”句子出现在《灵枢.本神》篇,其原文:“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

  • 天、地、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滤、智关系探讨

    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一些词语:精神,魂魄;心意,意志,思虑,神智,等都是什么关系,在《黄帝内经·本神》中讲得非常清楚...

  • 2018-07-20

    《黄帝内经》说“恐伤肾”当人恐惧过度时,会损耗肾的精气。 《灵枢•本神》有言:“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

  • 心、意、志、思、虑、智简析

    心、意、志、思、虑、智简析 作者:石宏博 首先我们来看《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的一段话: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

  •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读《黄帝内经》对养生有悟

    闲时翻阅《黄帝内经》,领悟了不少养生之道。有强调养生应顺应四时气候环境的,如《灵枢·本神篇》中说到“故智者之养生也...

  • 慎其独者也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有关于“慎独”的精髓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36》本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qp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