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是阿富汗喀布尔的一个风俗,通过割对手风筝线来取胜,坚持到最后的为最终胜利者,胜利者是社会公认的一种莫大的荣誉;而追抢跌落的风筝,特别是最后一个跌落的风筝(也就是第二名),也是勇敢者和技巧者的一个体现。书中主角阿米尔和哈桑主仆二人就是放风筝和追风筝的能者。然而,其实风筝与书一点关系没有。书的线索和故事点有两个,一个是阿富汗现代史的巨大变迁;另一个则是阿米尔在哈桑遇难时的冷眼旁观。
阿富汗无疑是现代史上最多灾多难的国家之一。内战、苏联入侵、塔利班等等,国家历史的巨大变迁,都必然带来社会和民众的沉重打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国家和民族的深刻灾难下,任何个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透过阿米尔的视角,可以看出阿富汗的地理和社会面貌发生了颠覆甚至毁灭性的深刻变化。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人们的生活不再是追求而是煎熬,活着成为最基础最现实的需求和愿望。阿米尔的父亲,原是喀布尔一名很受人尊敬的人,事业成功、乐于助人。但在国家的灾难面前,不得已带着阿米尔流落美国,在没有医保的加油站打工为生,最后在癌症面前虽不说遗憾但绝非壮烈的黯然逝去。从这个的角度看,生活在富足强盛的当下中国,绝对应该说是中国人的人生大幸。虽说仍然有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总算瑕不掩瑜了。人要学会感恩,没有生在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和非洲,没有生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应该大大的要知足了。
人活着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阿米尔和哈桑名义为主仆(不考虑当时不知道的血缘关系),但两代人的联系和平时的朝夕相处,二者可谓过命的兄弟之情。阿米尔参加斗风筝比赛获得第一名,哈桑全力要为阿米尔追抢斗败的第二个蓝色风筝。哈桑在成功抢夺蓝色风筝的回程,被仇人阿塞夫截住JJ了。阿米尔在暗处目睹了一切,未能像哈桑对他一样,未能像一个真正的兄弟一样,挺身而出。生理创伤固然是哈桑,但阿米尔心灵的阴影也终生挥之不去。不仅一直萦绕在阿米尔的梦里心里,最终也需要出生入死回到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寻找重新做回好人的路。
人类的幸福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不是说多富多穷就一定会幸福快乐,它关键取决于实际与预期之间差距。如果看见或者遇见了良心不喜欢的事物,则很长时间甚至永远让预期变得遥不可及。预期实际上变成了“让那些事情不再发生”,痛苦和悔恨则会伴随一生。这些人这些事,就是人生旅途中的必须面对。在哈桑被阿塞夫截住的那一刻,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这件事对比起阿米尔的兄弟感情、个人信仰,他自然一生良心遭受谴责。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间如此变换,生命更加渺小,人生路上必然横亘着许多这样良心不容之事。平常中,要多思、多想、多品、多悟,要真正认清认准自己的良心,才能坦然走完一生的路。原则是展现给外界的,而守护良心则是个人的内在需求和心理底线。有的人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做人做事或许可以无所顾忌;而有的人则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做事做人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哪种,其实都是一笔良心帐,不过人的良心不同而已。
如同身体过敏,再强大的人,碰到大事难事的几率其实是一样的。人力可为有两点,一是要尽早认清认准自己的良心,多去摸索和思考,通过日常琐事透射和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平时不做不看不想不说违背自己良心的事,不要在无知的情况下犯下不可改变的错误。就像一些人一些事,只有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二是要多磨练,让内心更加强大,在遭遇良心折磨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让心脏变得越来越强劲、越来越厚重。可是如果这样,那人又与机器何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