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城市,刚开始很兴奋,会四处转转,看旅游景点、查攻略做安排等等。参见去旅游的时候。可是一旦超过两年,就会温水煮青蛙似的懒得动。我是这样的典型。
也是最近,突然间看到朋友无意中说的一番话醒了自己,要出去走走,去一些很有特色的地方,不枉在北京这样的名城生活(其实任何一所定居的城市也都是如此),别虚度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
还有最近与朋友聊天,感觉到听宗教的东西略多,有了兴趣去找些庙看看。就刚去的牛街清真寺与法源寺,在北京的南城,原来的宣武区,现在并到西城区,菜市口附近的一块地方。一趟线下来溜正好。
牛街
早有耳闻,这回去见识到了在聚宝源等网红店排队的气势。走得累了我就认怂没排,回过头就在淘宝上搜代购,也没想买,就看看图片过过眼瘾,感觉就很满足了。
我越来越发现看美食节目比自己吃美食更适合我。失眠、状态不好的睡前我都看大胃王“小猪猪特能吃”吃饭的视频,居然能慢慢平静下来,困意袭来睡个安稳。深夜放毒报复社会这样的梗完全影响不到我哈。
对牛街最深的印象是居民楼的建筑。很普通的板楼,但配上了绿色的勾边,感觉赏心悦目了许多。当然也是尊重教义,让建筑物更美观更体现伊斯兰风格的意思了。
清真寺在维修没有开门。我就在门口看了看,拍了张照片。
即使开门我作为非信众也不见得能进去看,而且忘了从哪看到了清真寺不让女生进,女生要做礼拜有专门的寺院,不知道中国的是不是也这样。我从网上搜了一些内部的图片,看看权当体会一下吧。
在牛街,在清真寺,有些不自在如影随形。我想了想,应该是陌生感、距离感的结果。怎么说呢,在宗教场所,很明显与我不是一伙儿的。
我一分敬一分畏八分无所谓,越看这些场景、越查资料,知道他们的文化越多,越觉得他们与我是如此得不一样,而我应该是永远也不会和他们一样。这种情绪汇集起来就会让我有不自在的感觉吧。
清真寺门口有一个很大的照壁,大概有四十米长。据说原来这地方都是民居,民居环绕着清真寺和照壁。后来都清理了,现在修成了宽阔的马路,只把照壁保留下来。这是中国的传统,大门前用照壁挡一下,应该是吉祥风水好的意思。清真寺的门是冲西的,说是朝着圣城麦加的方向。
法源寺
法源寺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金人大举攻宋,除掠走大量金银珠宝之外,还将宋徽宗,钦宗掳到北京,曾把钦宗幽禁于此备受凌辱达数月之久。
元代初年南宋谢枋得抗元失败后,也被关押在此直至绝食而亡。
明代末年崇祯皇帝听信别人谗言误入反间计,一代名将袁崇焕含冤屈死,他的部下冒死偷出将其头颅,送往法源寺超度。
到了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变法失败后,血染菜市口,其灵柩曾停于法源寺内······悲壮的历史让人唏嘘不已。
我是听说过李敖的作品《北京法源寺》,然后还被改变成同名的话剧作品,叫好又叫座,在网上看过一点。
这座寺有千年的历史,被称作“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所以李敖写戊戌变法的故事,从这座寺庙入手,把谭嗣同等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是很有眼界和功力的。
而现代,法源寺也是网红寺,猫挺有名的,还有春天的丁香。更不用说它是一所佛教的高等学府,类似于清华北大这种吧。
综合起来看,这座寺庙借千年之势,一直把文化与精神传递下来,很厉害。
看了看寺内的宣传栏,对其中一个故事挺感兴趣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修禅的僧人,他去寻一个得道高僧,进了山区走了好几天没口吃的。突然看见个卖饼的大娘,他前去化缘。
刚得了饼子吃呢,冷不丁被大娘问了个教义里一句话的解释,大概是宗教中什么东西的本心是什么,你现在觉得本心是什么。他含着饼懵了,说岔劈了,支支吾吾,囧得无地自容,大娘就走了。
他这才明白,原来大娘就是他要找的高僧的化身,告诫他无论何时都要把教义中的“心”放在一切事物的前面。于是就得道了。
我觉得这故事就是用来表达佛教寓意,教育那里的学生的。
真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坦诚地说我饿了在吃饼,一时想不起来,脑子不转了,我此时的心就是吃饼的心。
当然这个问题应该就没有标准答案,还是看对教义、对欲望是否足够自信和诚恳。
法源寺给我的感觉很规整,比较重视佛教精神的传递与它是佛学院分不开的。还照了张相,是里面另一个宣传栏,一些具有知音体的句子,感觉可以用在公众号文章里,嘿嘿。
从中看出佛教常用思考方式:要XX好之前,得先问自己的心地好了没?
正值冬天,空气并不是很好,也不是旅游旺季,这些有故事的地方人也不多,正好是清净的散步路线。转完心情很舒服,回家去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