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砚泉,是济南72名泉之一。在砚池山的脚下,三面环山,砚泉低于地面十几米。高空俯瞰,据说就像一个砚台一般,“砚泉”之名的由此而来。
砚池山原来没有泉,小山也名不见经传,据说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民兵炸山,在山脚下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天坑。碰巧坑底下是泉眼,这才有了了后来的砚泉,这也是砚池山的来历。
先前,砚池山脚下没有像样的道路。这一片有点荒山野岭的感觉,前两年拓宽马路,打通了中间的堵塞,马路畅通无阻,据说,也重新修葺了砚池山,上山的路,也是新铺就的青石板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山体公园。
有几次我从山脚下路过,看到这里已呈现出一派清秀的景象,碧水青山,秀丽怡人。
其实,一直想在这个秋天走进大自然。去看看秋天染在叶子上的颜色,去感受落叶缤纷的那份离愁别绪,更想用心感受四季流转,生命轮回的脉搏,那跳动着希望的温度。
眼看就要入冬了,天气预报说是这两天有雨,秋雨过后,气温降低。再不出去,想见秋天,又要再等一年。那就赶快行动吧。去赶一趟秋的末班车。走进暮秋深处,踏叶寻芳,也算是与秋的深情告别。
正好昨天中午有空闲。一个人,便带着满心向往,奔向砚池山。
砚池山不大,山高估计也就百十米。初冬时节,气温还不算太凉。今天有点儿阴天,依稀仿佛要下雨的样子,空气中有些朦胧的湿气。这,不正是登山的好境界吗?
小山离家不远,很快就到了,锁好车子,踏着青石铺就的山路,在蜿蜒崎岖中,踩着落叶,拾阶而上。
山上种植的大部分都是侧柏,一年四季保持着不变的苍绿。一些不知名的小树,叶子有的发黄,有的变红,夹杂在绿柏之间,各种颜色,描绘着深秋的个性。
小山确实不高,不到20分钟就到山顶。此刻,天空有零星的小雨飘落。一个人走在这幽静的山路上,便生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清净之心,好想就这样走下去,没有世俗烦扰,没有柴米油盐的牵绊。
远处的山峰绵延起伏,衬托着城市的繁华,站在山顶,城市景色尽收眼底,高楼林立,密密麻麻的分布在远远近近的角角落落里。山脚下的马路上,火柴盒般大小的汽车东来西往,街道如棋盘纵横交错,穿插在楼群之间。
在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天空下,山顶观景,城市仿佛是一副极简的水墨画,钢筋水泥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诗意。
山脚下的砚泉,像极了一块翡翠,不偏不倚,镶嵌在山底。泉水绿的深浓,绿的雅致,绿的不染尘俗。
此刻的我,站在山顶看世界,心中装下的是天地,感觉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内心有种力量在涌动。
曾经被一些生活琐碎所羁绊的心情,困惑过,焦虑过,迷茫过,此刻所有的郁闷之气荡然无存。脚下的位置站高了,眼界宽了,心大了,事,自然都小了。
生活中的我们就该这样,遇到问题,想不通被困扰时,不妨换个角度,换个高度去看待,也许,再看待问题,所有的事都不叫事儿了。
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下山要比上山快的多了,新铺的山路就是好走。山路上落满了叶子,踩在上面发出淅淅嗦嗦的声音,在这清寂的山路,一个人走过,路边的树上,依然有叶子不断飘落,一枚,两枚。。。我仿佛听到了依依不舍的呢喃之声,在耳边回响。
不知不觉就到了山底,我来到砚泉边上,再次环顾整个砚池山,果真就像一个巨大的砚台,矗立于天地之间。
山作砚,
泉为墨,
风如笔,
书天地灵气。
好一个砚泉!好一个深秋时节诗意盎然的砚池山!在这个弥漫着浪漫诗意的天气里,砚池山上,我终于没有错过秋的告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94283/d302617627614cd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