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是黄帝、虞舜嫡系子孙的王葬,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 年)。后来据他自己说.这年他家祖籍山东济南东平陵坟头上枯木生枝,无疑是星移斗转、重见天日的好兆头。因此。他每每自诩“皇始祖考虞舜”。
这类胡诌现在当然无人相信。实际上,王莽出生后,虽然姑母王政君早在他出生前三年已被立为皇后,但在这种妻妾众多、子孙满堂的家庭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何况王曼与王政君又不是同母所生.因而在礼法上嫡庶地位相差悬殊。雪上加霜的是,王曼年轻轻地就病死了,从汉成帝建始元年王家兄弟赐爵关内侯中没有王曼来看王葬起码在十三岁以前就没有了父亲,失去了人生第一个保护者。大概在他十八九岁时,他哥哥任职诸曹的王永又病死了,使他又失去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问题的严重性是,汉代社会盛行兄弟间分财异居的“生分”行为,像王莽母亲丧偶又丧子的残破型家庭,首先面临的就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只有依靠嫡庶兄妹们的救济。王莽的堂兄弟们都是将军列侯的儿子,仗着有钱有势以奢侈浪费,车马众多,姬妾漂亮,玩乐新奇,互相媲美。而王莽却一个人孤独贫赛,因而屈己下人,恭敬俭朴。可以说,愁苦、哀怨、伤感几乎成了王莽青少年时期的伴侣。这对他以后要“救世娠民”不能说没有一点影响。
大约在王莽18岁时。他与昭帝末年丞相王诉的重孙女王氏结婚,虽然王莽岳父王成承袭祖父封爵为宜春候,但也不过是个挂空名的败落家族,并没有给王莽悲忧的家庭带来崭新的天地。这次联姻.或许是由王氏家长和王炸母亲的操纵,是因为女方祖籍也是山东济南同乡,还是因为女方家里封侯汝南还有点财产?那就不知道了。反正从“同姓不婚“来看,或从王邦“身高七尺五寸.生相口大、下巴短来看,双方的择偶标准都不是太讲究的。不过,王莽和他的“槽糠之妻”感情还是不错的,直到他称帝后,都没有再纳妃娶妾。这当然与西汉后期儒生们反对费族们多妻蓄妾的社会思潮也有关系,王莽为了保持自己储家知识分子的形象,是比较注意这些事情的从现有史料石,汉代人求学年龄多在13岁以上,与相传的股周时期公卿大夫之子人学年齡相仿。学业一般最三至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汉武帝以后;精遁简学经典成为仕宦的重要途径,当时人发出“经术萄嘲;其取肯紫(蠃官)如俯骱地并耳“的感叹。只要家境稍好一点。许多青少年便寻师学经,费时数年,有着强烈的求学做官微望。王葬既不能指望依靠父蘭關侯做官。只能走上苦读经书以图仕宽的道路,于是他以神都人陈参为老师。学习《仪礼》和《周礼》。这两部儒家的重要经典,编了春秋战国的礼制和周代到战国的官制,对王葬的想想影响很大。在主攻《周礼》的同时,王葬还广泛学习了其他儒家学说。
汉成帝
王莽的老师陈参,其父陈威在成襄时期以梢通律今做过尚书。始建国年(公元11年),还被王菲置为讲《礼》祭酒。与陈域,陈参相好的方进。萧有(萧望之儿子)等。都是当时的儒学大师,王葬以后义跟名家陈钦学习左传》,由师今学转面师古学,兼纳经今古文两派学说,耳情目染。所受偶家思想影响是不言面喻的。就王氏家族本身来说。虽然挥霍,,但是“皆通纸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予,以相商尚”,这种先秦以来”私门养上的门风,对王养也不会投有影响,王莽上台执政后,让自己的老师陈参在朝廷做官,与其说是一种“知思”的报等,毋宁说也是一种“好士养贤”的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