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虽然如此,唐诗宋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居高不下,不是现代诗词可以替代的。
古人善于推敲。记得贾岛在写《题李凝幽居》里面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关于用“推”还是“敲”思索了很久。最后竟然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可见古人那时候的用心程度如此之深。也因此才有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让后人得以有幸欣赏而大快朵颐。
徜徉在诗词中,如沐春风,又如品香茗,个中滋味无言以说,只感觉一股醇香沁入心脾,思绪游离,身轻如燕,随着作者的笔锋纵情穿越,亦悲亦喜的同时又体会那抹的浓淡总相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女词人偏爱李清照。她从小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读书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的孙女,文学修养也很深。在家学陶养下,李清照自幼就读书习文,吟赏烟霞。长大后开始写诗填词,引得当时的文坛名家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绿波。”这就是李清照与我们的人生初见。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将军的这首《池州翠微亭》是小时候我在姑姑家玩的时候,看到墙上的一幅画上面题的诗。当时一看到就特别喜欢,就在那一边读一边记,后来终于背下来了。现在每每想起我都会再背诵几遍,犹见将军身着铠甲,领军参战的样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小楼昨夜又东风,古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尽千帆皆不是,惟见长江滚滚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莫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每一首诗词,都好似有一股清泉流过心扉,滋润干涸的心田,似枯木逢春。
食能果腹不在珍馐佳肴;诗词能撼动人心不在词藻华丽与否,而取决于它的深度和内涵,能否把读者带到一个深邃幽静的山涧边,去发现那一处别有洞天之美。行于诗词编织的斑斓鹊桥,眼前是“三千里河东入海”的磅礴;身后是“五千仞岳上摩天”的豪迈,方懂古人不只会饮酒寻欢,更懂得在酒中升华情感,萃取一些景致的精华,蘸墨挥毫,留给后人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