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是1987年创业的,当年的创业资金是2.1万元,30年后,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他在2012年取代爱立信,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商。2014年,华为国际专利的申请数量超过了美国高通,位居全球之首。在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华为以785.1亿美金的收入位列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名,全球第83名。
在任正非身上有怎样的企业家特质?可以用一个词,“向死而生”概括。
任正非曾讲过一段话说,“十年来,我一直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和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因为这样才存活了10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活的久一点,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的规律”。
2016年,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和李克强都到会做了讲话,任正非代表企业家发言,他说,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向死而生是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原命题。死亡在存在论上不是事件而是存在本身。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经说,我不是为了死而是自由的,而是一个要死的自由的人。
为了抵抗这种死亡的恐惧,在华为公司内部有两个10%的制度。
一是公司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10%投入于科技研发,这个制度坚持了20多年,使得华为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具有研发冲击力的科技公司。2015年,华为的研发经费是596亿元,超过了全国25个省市的研发投入。
第二个10%是华为的末位淘汰率要达到10%。这使得华为内部的岗位竞争异常激烈。1996年和2007年这两年,华为曾发起集体辞职大运动,每次都有7千人左右,主动递交辞职报告,在接受了组织的评审之后,再行签约上岗,这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为了保持公司的年轻态,华为内部规定凡是任何员工到了45周岁就可以申请退休。
在任正非的价值观里,企业存在的意义,对于国家是合法纳税,多纳税,而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只与契约有关。任正非说,在华为,不需要员工感恩,如果员工觉得需要感恩公司了,那一定是公司给的多过于他贡献的。
从华为30年的成长史,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的中国企业家和他所形成的强悍的企业文化,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而向死而生的危机意识,让华为时时踯躅于悬崖的边缘,由此发动一场又一场的自我革命。华为的文化很难被拷贝,但任正非向死而生的精神却可以给我们每一个人以很好的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