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刘若英,因为喜欢《后来》这首歌,所以去看了电影《后来的我们》。
没有期待的好看,文艺老青年如我,看到中途居然有些昏昏欲睡,勉强支撑着看到最后。
剧情很平淡,既没有《七月与安生》的戳心,也没有《致青春》的鲜活。一对去北京打拼的青年男女,爱了又散了,十年后遇见,已是使君有妇,罗敷不知境遇。纵是余情未了,亦只有四目相对,挥手自兹去。
不知道是不是类似题材的剧看多了,总之这部电影未能打动我。虽然说是情感片,但是既没有高潮,也没有泪点。剧情结构流于浮浅松散,人物设定也缺乏深度。周冬雨太瘦小,有点撑不起女主角,《七月与安生》里的她更有气场。而且,两部剧的女主有很多相似之处,周冬雨的戏路在这部剧里并没有突破。
倒是井柏然变化很大。看《捉妖记》时,他还略显单薄青涩,在这部剧里就沉稳厚实多了,有颜但是不腻人,有演技但是不卖弄,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是我喜欢的类型。
《后来的我们》没有后来其实这部剧最大的亮点是田壮壮饰演的父亲,一个心怀父爱而深藏不露的倔老头。他守着自己的小饭店,既不对儿子见清的未来贸然指手画脚,也决不让见清随意左右自己的生活。无论见清是穷愁潦倒还是后来安家立业,他都是表情淡淡,不多说什么。
看到他好像就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老父亲,再爱也不会言说,再心疼也不会表达,再担心也不会流露。花白的胡子,表情匮乏的脸,忙碌的身影,每次见清回家,都要张罗着做他最喜欢吃的粘豆包,这一切太亲切太熟悉了,让人情不自禁,让人爱不能言。
导演来演戏,感觉就是不一样,演啥像啥。田壮壮在这部剧里塑造的父亲,无可挑剔,完全没有表演痕迹,堪称经典之作。
有人评论这部剧三观不正,所以观剧前也带着些许的好奇心,可是直到看完全剧,也不知道三观哪里不正。大约是说见清和小晓分别十年后,在飞机上遇见彼此,然后又因为飞机停飞,晚上住进了酒店的同一间客房。
前任这个话题,永远都包藏着暧昧。
有人说,即便没有发生什么,和前任住进同一间房子就是不对;还有人觉得既然住进同一间房子,就很难保证不发生些什么。
我们纠结的关注的想要探讨的,无非就是他们会不会上床。
有必要这么假道学吗?
何必表面上道貌岸然,以正人君子自居,对人指手画脚,其实心里早已和前任上了一万遍床;我们常常是一边骂别人男盗女娼,一边又对当事人羡慕嫉妒恨,巴不得自己就是那男盗女娼的主角。
成人的世界真的很龌龊。
和前任之间,除了上床,其实还有一万种可能。不是每一对前任,在一起就只想上床。
时光可以改变一切,生活可以把过去所有的痕迹消磨殆尽。你已不是当年的你,而她也不再是当年的她,再见面,大家不过是曾经熟悉的陌生人,纵是余情未了,亦是难拾旧情。
导演想要表达的,无非是后来的我们爱而不能,而我们却非要用道德绑架它,把它上升到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层面,委实有些滑稽。
在剧中,分别十年后,再次相遇的见清和小晓,所有画面都是黑白的,男主女主的着装也都是黑白配,其意是呼应剧中的台词“因为没有了你,我的世界变得没有色彩”。而我觉得这种设置,有些过于牵强,流于矫情。
谁的心里会没有几个前任?暗恋的,公开的,但是谁又会因为离开前任就从此灰头土脑、因爱成伤?无论谁离开谁,大家都可以活得好好的。
爱情没有那么神奇那么伟大,离开前任的岁月,生活一样会有颜色,甚至会更斑斓。就像刘若英,即便她对陈升爱而不得,依然可以把生活过得精彩纷呈,五光十色。这些年,她唱歌拍戏出书,结婚生子,如今又过了一把导演瘾,活得既靓且美。
相爱的人未必都能执手到老,最终成为怨偶的倒不在少数。从这个角度看,成为前任虽然遗憾,但说不定还可以免于日后的千疮百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的才是床前明月光,能在彼此心里留下一份念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后来的我们,其实根本就没有后来。生活的压力,对家人的道义责任,社会伦理的束缚,早已把我们捆绑得严严实实。纵是姹紫嫣红开遍,亦不得不付与断井残垣。
所以,我们真的无需为见清和小晓操心太多。记得儿时有首歌唱道:“星星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比起和前任间虚无缥缈的不了情,我们更看重的是现实的温暖。
水流花谢两无情,落花流水春去也。
伊恩不会永远爱凯莉,放不下的永远是看客。
《后来的我们》没有后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