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正捧着鲁迅先生的大作端坐桌前拜读,脑子里忽地蹦出一个问题:如果先生来混简书,会怎么样?
先看先生的文章题目,《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社戏》《孔乙己》,诸如此类,干巴无趣, 完全不是简书的菜。说实话,如果不看作者,我是绝对不会浪费金指点开。看看简书上的爆文,哪个不是咋咋呼呼,神神叨叨,题不惊人誓不休!譬如我现在,邀先生来简书混,其实就是想蹭点先生的热度,赚点眼球,以博简书诸君一笑。如若题目改成《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感》,你会点开看吗?会看的我闭着眼睛给你点赞。
再看先生的文章内容,没点生活阅历,不读个三五两遍,你是看不懂的。譬如《阿Q正传》,譬如《狂人日记》,我从中学课本就开始读,到现在快知天命之年了,还是没有完全看明白。晦涩难懂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先生的文章,即便读上一百遍,有时尚觉不得要领。须得品着人生这杯酒,慢慢读,细细抿,才知世事沧桑,人世百味,尽在其中。这样的文章,在简书点赞量会高吗?不会,高了才怪呢!谁会在累得半死好不容易得空喘口气,来简书看先生这累死人的文章?看完不仅得不到消遣,反而会觉得更累,句句戳中痛点,让你想哭哭不出,想叫不敢叫。
先生的文章,也蹭热点,譬如《纪念刘和珍君》,譬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字字带血,句句含悲,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是勇者对非人世界的怒吼。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不能再摘录了,会涉嫌抄袭。这样的文字,换致现在,简书会发吗?敢发吗?烫手的山芋啊!咪蒙不过写了篇《嫖娼简史》,公众号就被封了。而简书,不仅是大众的简书,更是投资人的简书。如果投资人的钱收不回,简书担得起这个责任吗?还是发点无关痛痒哼哼唧唧的文章吧,又稳妥又博人眼球还上下通吃,皆大欢喜。黑暗?哪里没有黑暗?闭上眼睛不就看不见了吗?何必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何况现在自己门前雪都懒得扫了,何苦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在简书,最容易火的文章总是关乎情爱,光一个吸人的题目就可让点击量瞬间破万。先生也是写过情爱文章的,可是光看题目就让人提不起兴致:《伤逝》,多无趣!再看内容,就像恋爱不接吻,演戏不露肉,把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写得那么含蓄隐晦,沉重苦涩,让人看了不仅得不到感官慰籍,反而会失却对男欢女爱的向往。
如果说咪蒙的文章是街骂,柏杨的文章是手持钢鞭把你抽,那么先生的文字则是刀,是枪,直指血淋淋的现实。咪蒙的文字会让你享受到一种宣泄的快意,柏杨的文字会让你觉得皮肤被抽得生痛,而先生的文字则会唤醒你的麻木愚钝,让你感觉到从前感觉不到的压抑和沉重,让你想愤怒,想大吼。
你会为《祝福》中的祥林嫂悲哀,为《伤逝》中勇敢的子君难过,为《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死去的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愤怒,更会觉得苟活的自己怎么越来越像《阿Q正传》里的阿Q。
先生用他冷峻的文字,黑色的幽默,无情地撕开蒙住我们眼睛的黑纱,剪断捆住我们思想的绳索,打破困住我们心灵的黑暗。他一层层地剥开现实,让我们看到真后面隐藏的假,善后面隐藏的恶,美后面隐藏的丑,让麻木的安于现状的我们开始有了痛感。
然而这些文字,是承担不了简书文字所需承担的重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付出,吸引最多的眼球,获取最多的点赞和粉丝,成为简书签约作者,获得从草根逆袭成屌丝的通行证,从此走上通往功成名就、一本万利、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
倘先生知道他的文字需担此大任,一定会就此搁笔,告别文坛。这样,世上再无鲁迅,人间唯有简书,天下太平。
由此可以推断,像先生这样的大家,在简书不仅混不下去,简直就没有立足之地。得此结论,我忍不住窃喜,吾辈无名小卒,在简书混得惨淡,亦是当然。
呵呵,阿Q 精神又附体了。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六天
网友评论
先生是,曹雪芹是,甚至孔子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