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蚂蚁财富联合16大基金公司“推出的《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的推广文案,刷爆了朋友圈,引发恶评如潮。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声明,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个策划主题是有效的;从传播角度来看,是成功的。如果我是写这个文案的总监,我可能会前脚大大夸奖他是可造之材给他升职加薪,后脚去和甲方举杯庆祝顺便邀功。正面也好,负面也好,它已经成了大家猛蹭热度的话题,正如笔者也一样。
自嘲是我的玩具,谁准许你拿我的玩具牟利?
“当天下午,支付宝声明他们从未参与这组文案的任何策划、制作、发布,已经要求相关方删除广告并消除影响。”
从这有条不紊的官方应对来看,更证实了这是一次有计划的营销行为,貌似拨乱反正的的声明里,透露出一股计划中的志得意满之情。
单从文字上来说,这种对穷、丑、挫、胖的行文符合互联网的审美观,“毒鸡汤”式的扎心、对生活困境的自嘲,倒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意味,如果是我个人写在朋友圈里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关键是,作为一个联合十六家基金推出的金融产品的--广告,大肆在公共空间传播,并因此获利,这就像大街上刚见面的人,张口就说:你看你都那么穷了,还不买两手基金?拜托,您哪位?咱们有那么熟吗?
这个时代的个人价值已经和欲望满足无缝对接了吗?
我们无需回避这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事实上,从很久以前就是。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主导它、引领它、让它变得美好舒适的,肯定不是由钱多少决定的。
每个人的奋斗、创造、爱与付出,是不断推动社会往前发展的力量,相反,如果每个人只是关注自己口袋里有几个钱,那人类断然走不到现在。判断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也绝不是看他对欲望的满足程度。
赤裸裸地把“穷”拿出来作人群特征,尤其是客户特征定位,这是蠢呢?还是坏?
譬如贵公司马总,此时虽贵为亚洲首富,放在二十年前不也是在“每天很困”“没有自由”“存款很少”的行列里吗?他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是不断奋斗创造呢?还是原谅不了自己的贫穷去买理财产品呢?建议你发个邮件问一下。
仔细回想一下,世界经济一体化以来,全人类的生活,似乎被捆绑在一列高速前行的火车上,传媒通过各种方式灌输给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更美,什么是舒适,什么是享受,什么是安全……这一切围绕着一个目标——消费。
我们习惯了被这样的世界哺育,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所以我们的欲望被无限放大,挣钱!挣钱!挣钱!买!买!买!直到今天,赤裸裸地以文案方式呈现出来,说实话,真不好看。
给你一个亿,你照样过不好你想要的生活,信吗?
作为一名奔四的矮丑挫胖,这组文案直接面对的受众恐怕就是笔者本人,初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这些图的时候,还觉得这哥们儿写得不错,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马总的马仔干的!
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见过几个坏蛋,惹过一点麻烦的老油条来说,这点儿嘲笑倒不碍事,暂时还扎不到心,顶多也就是痒一下,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公然嘲笑你穷得见不得人的,居然是这家每天用来消费的公司。
没关系,我倒是愿意和写这组文案的年轻人聊几句。
这样的态度和价值观,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常态,这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投射,他们愿意相信,自己的不顺利,不走运,怀才不遇,泡不到女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己太穷。只要突然有一笔钱,一笔大钱,一笔不用付什么代价就能挣到的大大的钱,就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
好吧,给你五百万,算了,一个亿,你照样过不好你想要的生活,信吗?现实有太多种难以逾越的障碍,比穷难多了。
说来你可能不信,所谓的自由、从容、说走就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不经历了“每天很困”“没有自由”“存款很少”的阶段,如果不是,那真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
作为目标客户群,恕我直言,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你所描述的那种“穷”,而是在“每天很困”“没有自由”“存款很少”的那段时光里过得不够认真而感到惭愧和不安。
反过来说,那些在你眼里“不穷”的人,资产过亿或者过十亿的人,他们更困,更不自由,甚至,存款更少,你想简单了。
至于你的文案,我依然会从文字使用的角度夸它是好文案,但从价值观和对待生活的角度,它很蠢。
而你之所以写出这些文案,是因为你低估了生活的难度。仅此而已。
2017.9.29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删)
年纪越大,越没有人原谅你的穷?——你低估了生活的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