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同情
(一)论同情是天性
...由于我们对别人的感受没有直接经验,所以除了设身处地的想象外,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感受。
...所以当我们设想或者想象自己伸出在这种情况之中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同我们的想象力的大小成比例的类似情绪。
...“怜悯”和“体恤”是我们用来对别人的悲伤表示同情的词。“同情”虽然原意也许和前两者不同,然而现在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激情的同感也未尝不可。
...激情在某些场合似乎可以在转瞬间从一个人身上感染到另一个人身上,并且在知道什么东西使主要当事人产生这种激情之前感染他们。
...有一些激情的表露,在我们获悉它由此产生的事情之前,引起的不是同情,反而是厌恶和反感。
...甚至在知道别人悲伤和高兴的原因之前,我们对他们的同情也是很不充分的。
...同情与其说是因为看到的对方的激情而产生的,不如说是因为看到激发这种激情的情况而产生的。
...认为死者自然具有阴沉而又无休无止的忧郁心理,这种想法盖起源于我们与因他们而产生的变化的联系之中,即我们对他们哪种变化的自我感觉之中,起源于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以及把我们活的灵魂附在死者无生命的躯体上——如果允许我这样说的话,由此才能设想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所具有的情绪。
这是这个虚幻的想象,才使我们对死亡感到如此恐惧。这些有关死后情况的设想,在我们死亡时绝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只会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才使我们痛苦。
(二)论同情的愉快性
...再也没有比满怀激情地看到别人的同感更使我们高兴,也没有比别人相反的表情更使我们震惊。
...我们更渴望向朋友诉说的是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而不是愉快的激情;朋友们对前者的同情比对后者的同情更使我们感到满足,他们对前者缺乏同情更使我们感到震惊。
(三)论同情的合宜性
...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下,那个与我的感受不同,也不能体会我的情绪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非难我的情感,这是因为他的情感同我的感情不一致。
...产生各种行为和决定全部善恶的内心情感和感情,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或者各种不同的关系来研究:首先,可以从产生它的原因,或同引起它的动机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其次,可以从它同它意欲产生的结果,或同它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当我们责备别人过分的爱、悲伤和愤恨时,我们往往不但考虑它们产生的破坏性后果,而且还考虑它们的那些微小原因。
...一个人的各种官能是用来判断他人相同官能的尺度。
(四)论同情的亲疏性
...一个人断定如花似玉的美人必定比最难看的畸形者好看,或者二加二等于四,当然会为世人所赞同,但肯定不会令人倾佩。只有那种具有敏锐和精确的鉴别能力的人(他们能识别到美人与畸形者之间的那种几乎察觉不到的细微差异),只有那种精确熟练的数学家(他们能轻易地解答最错综复杂和纠缠不清的数学比例)、只有那些科学和鉴赏方面的泰斗——他们才能引导着我们的情感,他们广博和卓越的才能,使我们惊讶得瞠目结舌,只有他们才能激起我们的倾佩,看来应该得到我们的称赞。我们对所谓明智睿见的赞扬,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虽然人类天生具有同情心,但是他从来不会为了落在别人头上的痛苦而去设想那必然使当事人激动的激烈程度。那种使旁观者产生同情的处境变化的想象只是暂时的。
...不管当事人的心情如何被人扰乱,某个朋友的陪伴会使他恢复几分安宁和镇静。一同他见面,我们的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和安静下来。
...不管什么时候,如果心情不幸失去控制的话,那么交际和谈话是恢复平静的最有效的药物,同时也是宁静、愉快心情最好的保护剂。宁静的心情对自足和享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