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家人坐在桌前吃饭,老妈一直盯着我,我很不自在。
她坐在我对面,当我抬眼和她对视,她的目光又移走了。
父母一言一语,一句不搭一句,我感到压抑,只想快点结束碗里的米饭,然后回到卧室,关上门。
晚饭过后,父亲出门了,我在补着读书笔记。
不知不觉,听见父亲回来了,我没出门迎接,也没听见塑料袋的声音,应该没买东西。紧接着他说:“姑娘你来。”
我出门看,只见他拿着啤酒向他的卧室走,他见我没看到东西,便指了指沙发,原来是烤串。我拿着烤串和他一起进了卧室,母亲在床上刷着手机。
————————————————————————
你又烤了啥——母亲
串儿,来吃点儿——父亲
不吃
不吃拉特么倒,走出去吃。(说着他做了个要走出去的动作,又看了看我 ,脸色并不太好看。)
————————————————————————
我看了看串,塑料袋也打不开,父亲在那脱外套,突然也就不想吃了,便转身走出卧室。
“你不吃啊。”他说
“不吃。”紧接着背后传来衣服摔在衣架上的声音,我自顾自的回到自己卧室。
“姑娘来尝尝,明太鱼可好吃了。”他说
“不吃!”我不耐烦的喊着
“爱特么吃不吃!”他生气了
“你说你,她不吃就不吃呗!”母亲劝阻
“特么要死!”我觉着他这句话很难听
后来我带上了耳机,音乐调的很大声,他俩又说了啥我不知道,只知道父亲拿着串和啤酒来到了客厅,自己一个人吃了起来。我最讨厌他吃东西吧唧嘴的声音,还好带着耳机,听不见。我怒气冲冲地写着读书笔记。
吃完他就去睡觉了,也没有再摔什么门,只是自顾自的叹气。我寻思着他不是胃疼吗,又吃串又喝啤酒,疼也是他活该!
我心里不好受,去了朋友开的聊天室,听他们聊天,关键我也不敢说话了。还算放松。
后来,朋友圈里一班班长发了动态“我的身边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哈桑。”她在看追风筝的人啊,正好我也看过,便在下面评论着“其实彼此都可以成为对方的哈桑,或者阿米尔。”
我们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感受,她发的文字我都看得懂,就像她说“并不是单向救赎,更像是两个灵魂的双向奔赴。”我看的懂她这句话,便回复“对啊,哈桑儿子身上有哈桑的影子。”
————————————————————————
如此一番交谈,我的心舒畅不少。当时看完这本书时感受无法和人分享,周围的人也都没看过这本书,但是现在算是遇到了知音。
我觉着我们彼此的灵魂相互契合,只是聊了天,便觉着心中宽了不少。我们约了一起刷题,一起看书,一起逛书店。感觉自己更加坦然,像是感受到了孙少安和田晓霞之间的友谊,很巧,他们也是读书相遇的。
我想我会的,和她一起,饱读诗书,共同奋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