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大多数谈教育的不一样,我一直不觉得“抱佛脚”是个贬义词。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抱总比不抱好,何况是在面临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些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突然发愤图强,总会忍不住揶揄几句:“平时不用功,现在抱佛脚有什么用?”
说得好像自己读书时不抱一样。我们自己读大学的时候,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
所以我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如何抱佛脚”,而不是去挖苦。
成绩再好,也觉得早上翻一翻书心里才安心吧?
眼看期末考试就要临近了,我建议广大家长朋友和孩子一起营造和谐向上的“抱佛脚”氛围。因为“抱佛脚”本身,有三个非常有意义的前提:
第一,形成仪式感,提高重视度。我们不希望孩子看到考试就紧张发抖,但也不希望孩子不把考试当回事儿啊,对不对?
第二,短时记忆在考场上的价值不可估量。我们小时候那些政治课、地理课,基本上都是考前一周铭记于心,考后一周统统忘记的。这也没什么羞愧的。只要这些记忆完成历史使命,就是死得其所。
第三,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各位朋友,“感觉自己复习过了”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暗示,哪怕捧着本书什么都没看下去,对调整心态也是有帮助的。
如果孩子对复习不以为意,当然需要加快节奏;如果孩子已经抓耳挠腮了,赶紧鼓励一下,一起配合做好抱佛脚的有关工作。
2
核心的“有关工作”当然不是切苹果切梨。我接下来说五个有关“抱佛脚”的操作守则,有些可能比较个性化,大家批判性吸收。
一、请尊重抱佛脚的原则,不打提前量。
明天考语文,今天就看语文;后天考英语,明天才看英语。别觉得语文今天提前看好了,那就看一下后天的英语吧。不成,重复看甚至尬看也得盯着最近的考试科目。重复看总有可能增加熟练度、尬看总有可能发现遗漏点,这本身就是抱佛脚和日常复习不一样的地方。
错误做法:“语文复习好了?那就看看英语吧!”
正确做法:“语文复习好了?继续看一会儿!”
二、做好时间管理,不打疲劳战。
我们大学那会儿倒确实是有通宵背书的。那是历史欠债太多,肯定不能提倡。对中小学生来说,合理的做法是“不少于原有做作业的时间,但只比原有时间略长那么一小会儿”,例如,15分钟。
太短没有紧迫感,太长又太累。起到“考试很重要”的提示即可。
错误做法:“从头到底默一遍才能睡!”
正确做法:“九点之前看完,分配好时间!”
三、以错题为主,不用面面俱到。
如果从第一课复习到最后一课,再好的孩子都会累死。复习的核心,永远是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原先一遍就对的,绝大多数不用反复看;反倒是错的,宁可多瞧几遍。
人类有个非常大的毛病,叫做先入为主,一旦先入的思路是错的,后期就需要用更大的力气去修正。做题也是这个道理。
错误做法:“不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仔细看一遍!”
正确做法:“把错的看两遍!”
四、合理利用碎片时间,不用切块。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主张“时间切块”的。所谓“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玩的时候好好玩”。
但在“抱佛脚”的阶段,我主张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实现内容的熏陶。例如,在吃早饭的时候播放英语听力。当然没有什么要求,也不会提问,以免导致孩子的反感。但就是放着。
据说有些家长还用英语听力叫孩子起床的。这个我倒不是很赞成。这种天气,起床都是有起床气的。从条件反射的角度来说,可能导致孩子对听力的怨恨。
五、让孩子自主把控节奏,家长不要干预太多。
我见过一个妈妈,复习的时候全程陪同,做哪一题默哪一个单词全部都罗列完毕,一道道盯。
可能最终的结果不会太差,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削弱了孩子自主复习的能力。哪里弱、哪里需要补足,家长都会帮我找好的,我自己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事实上家长也不可能一直这样盯下去。以我的经验,基本三年级以上可以击倒我们家长了。家长只要做好节奏的把控,少量的核查即可。顺口问问以前的一道错题,大致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复习效率。
比方说,我儿子把复习卷一合的时候,我会说:“你要是单复数再错,老子和你拼命!”
儿子赶紧把卷子打开再查一遍。最后的效果不会比我给他做一套单复数的题目差。
3
当然,归根结底,还有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家长要起作用,那平时一定得关注过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抱佛脚”要管用,平时也得认真听过课。
“临阵磨枪”的前提,是手上有枪。有些人手上连根木棍都没有,指望这两天突然解决问题,那还不如直接去拜拜菩萨来得靠谱。
最后,祝愿孩子们都能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们爹妈拜年的时候,脸上有光,还能吹吹牛。不然,嘿嘿嘿。
压岁钱都塞不进自己兜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