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撒哈拉的故事》,这次站在已婚妇人的角度来欣赏三毛的人生。
她和丈夫荷西每天的日子是极尽幸福的,在漫无边际的沙漠里,不体会物质上的困难,算是经历上的一笔损失,她和丈夫真的编织了一个极其曼妙的沙漠童话。
每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女子都会爱上这个城堡,独一无二,且内心丰盛富足。
但是生活不同于爱情。
作为女人,居无定所,膝下无子,她又是悲哀甚至悲壮的。
我在想,他俩经常疯狂地开着夜车穿梭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怎就不害怕?寻找化石差点丢了性命,好不容易脱险为何要重蹈覆辙、继续在荒漠里生活?回到台湾哪怕是西班牙镇上居住也好,至少生命无忧。
我在想,偏远的出租房,什么家具、器械都没有,屋顶漏风漏雨,出门是垃圾场和坟场,这样的环境让一个养尊处优的年轻妇人怎么住得下去。
我在想,生活不就是慢慢储存积蓄吗?她们总是将当月的薪水用的精光,未来,何来安全感?
我也在想,新婚燕尔,丈夫每周仅周末回家一次,其余大部分时光是三毛一个人辗转度日;左邻右舍并不那么友好,常常欺负自己,这样受气且孤独的日子有什么滋味可言。
当然,最遗憾的是他俩艰苦地在沙漠里那样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几经艰险,为何没有想过生一个或两个孩子,哪怕只是延续他俩的人生?
然而三毛不是普通妇人,她向往撒哈拉,像前世在召唤,像归家时的宁静。
我懂她那份极强烈的渴望,也明白世界各地所到之处都一样,不一样的只不过是身边的人不同罢了。她想去一探究竟,荷西索性舍命陪君子,只是最后,陪伴她此生最久的爱人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撒哈拉成了她永远的痛,虽然这痛里承载了曾经甜蜜、厚重的回忆。
换做任何人,深爱的人在某处离开,活着的那个人终其一生最想留守的地方,恐怕就是那个从此分离的地方吧。更何况,她是个极其文艺的女子,上半生花光了力气去爱一个人,下半生哪有空闲去另眼看其他任何人呢。
在普通人眼里,去偏远沙漠,背井离乡,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一切从零开始,为的只是追求心中一瞬间拂过的掠影,多么不切实际,最后还搭上丈夫的性命,多么不值得。
如果她能早日想到未知的艰险,哪怕见好就收及早回国,过普通人家的平常日子,写写画画,相夫教子,那日子该多有惬意。仅此安稳的人生,才能让两人的爱情在绵长的岁月里存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我们单身时可以随心所欲、想走就走,可结了婚就不一样。
从骨子里来说,我欣赏三毛的傲气和独立,但那始终是单身时的奢侈品。步入婚姻,关心自己和丈夫的安危是对婚姻最虔诚的保护,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不惧怕危险,体验一番不同的人生疾苦虽是好的,可毕竟结了婚,应为两人的将来、为所付出的感情负责。不能保证时时刻刻让彼此安心,其实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可能,她们也想过去一个安全的地方,也想过生小孩,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带上家人一起做自己的梦,只可惜,最终还是错过了此生为人父母的机会。
关于爱情,她们有一个很浪漫的开始,漫长地追求,痴心地等待,最终换来了近似完美的爱情。她们每天的日子,过得非常有情调。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一起承担所有,不管在一起生活了多久,三毛始终被荷西的爱紧紧包围。作为女人,她是幸福的。
一生,有这样一次幸福,可以说足够了。
然而,对她的人生,自始至终有着说不完的遗憾。
不愿荷西先走,不愿三毛伤心难过,不愿看到深爱的两个人阴阳两相隔。在一起时甜蜜幸福,分开时是十倍、百倍的苦痛。
情投意合的爱情,最怕疾病、苦痛和意外让两人分离,这是多无奈的结局。
我始终坚持:相爱就一定要相守到老。任何一个中途先走,都是难以承受的苦痛。不管那个人是否懂人间烟火,不管那个人内心多么偏执,多么倔强。两人牵手一辈子,一心一意,一儿一女,才是婚姻最朴实的样子。
三毛终究只是经历了爱情,没有历经婚姻和家庭。她结婚了,却没有参透婚姻的相濡以沫。
如果她能小女人一点,把相伴到老做为终身追求,在普通而平凡的日子里洒脱、随性一点,荷西也会任她去的。那样,她的一生,应该会更幸福。
如果有下辈子,三毛,请记得好好走完一辈子!
P.S.怀左三期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