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来疗愈童年的创伤,而一个幸福的童年,可以滋养人的一生。何谓幸福的童年,心理学家的回答是,在依恋期(0至12岁)得到了无条件的爱。
人世间的爱有条件,但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真正滋养我们的心灵。
无条件的爱,就是一元思维,就是爱一个人的全部。
无条件的爱,是人世间罕见的珍宝。
重庆卫视有个节目叫《谢谢你来了》,收视率很高,主持人涂磊很有见解,三位点评嘉宾中有一位是心理咨询师柏燕谊。这个节目展示了人世间的真实故事,演绎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观照老百姓的情感世界,令人感叹,给人启迪。
最近我看了一期,是女儿感谢父亲,用心理咨询师柏燕谊的话说,从这个父亲身上,看到了奇迹——现实版的无条件的爱。父亲今年74岁,是农村那种穷困的单身汉,在50岁时,捡到一个弃婴,就是这个女儿。他将这个孩子取名白鸽,视若珍宝。他没文化,凭善良的本性,给了她无条件的爱,他对她没要求,没期望,在孤苦了大半辈子之后,有一个女儿陪伴,这就足够了,这就是老天的怜悯,这就是命运的眷顾,还有什么奢求呢。物质抚养艰苦,可是心理抚养充足,白鸽在无条件的爱中长大,因为年幼,曾经做过不少让老父伤心的事,但老父一概包容。虽然从无说教,但他的为人处事,白鸽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白鸽拥有阳光的心态,温暖的心灵底色,她自信、敢于尝试、坚韧,她也没读多少书,但当她懂事了,感到要回报父亲,要让父亲过上好日子时,她迸发了极大的能量,她摆过摊,后来开网店卖化妆品,慢慢地,如今一年可赚一百万。她把父亲四处漏雨的破房子翻新,建成了楼房,然后又买了一辆66万的房车,带着父亲到处旅游,电视上展示了大量的旅游照片,她那瘦小的老父亲,笑得像孩子一样。她说要给老父找个伴,老父说不要,她说她明年生孩子,主持人问她有男朋友了吗?她说现在没有,可是笃定马上会有的——她觉得自己很值得爱,也肯定有人爱,所以有男朋友、生孩子这些事,只要她愿意,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这个女儿说到父女相依为命的艰难,说到她摆地摊受过的苦,说到她生病时父亲恒久的忍耐和照顾,说到她绝望时父亲无言的守候……她都是笑着说的,虽然含着泪,但她的表情是笃定的、从容的。父亲很瘦小,但在她眼里是一座山,她可以勇往直前,不必回头,就知道父亲一直在身后,稳稳地在那里,她的内心就充满了源源不断的爱和力量。
白鸽一出生就被抛弃,老父穷困得一辈子都娶不起老婆,两个不幸的人在一起,因为爱,相互浸润、相互滋养,造就了人世间的奇迹,彼此成全,成为了最幸福的父亲和女儿。
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无条件的爱,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予无条件的爱?我们比这个老父条件好,我们对生活是有要求的,我们对子女是寄予厚望的。
金钱名誉和物质,这些外在的条件诱惑我们,成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取代我们此时此地的爱——当我们出现目标思维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人际交往中,我们定义自己,或介绍他人,都习惯说职业、职务和头衔。而无条件的爱,意味着爱不依赖任何外在的条件——并不是完成成功学的标准之后才能爱。即使没有那些标签,你还是你,外在的一切会消失,而你不会改变,你独一无二。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不改变对方,不评判对方——如其所是,接受对方的一切。可我们从小习得的是:我要乖,我要听话,大人才会爱我、照顾我,我才能长大。等长大了,我们又知道,我们要努力,我们要把每个角色做好,别人才会认可我、赞扬我、爱我。
把爱看作付出,就会希望回报,这就成了有条件的交换。
爱在爱中满足了,这才是纯粹的爱,不含杂质的爱,无条件的爱。
一个人曾经被无条件的爱所满足,就拥有了安全感,就可以勇敢地去探索世界;一个人曾经被无条件的爱所滋养,就拥有了内心的笃定和富足,足以应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