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是古今圣贤千锤百炼之书;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有用之书,除了正襟危坐,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岂敢以乐字相对。
至于读书之乐的“书”,我以为是指:夕阳西下,暮霭乍起,桌上袅袅升烟的新沏之茶,书架之前,随手一抓,歪着身子,斜靠于椅,任思绪信马由缰,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自构自思,自导自嗨。
只不过若达此境,最少要做到:推倒条条框框,不拘束书本,不约束自己。若是这本书不能读,会把脑子搅混;那本书不敢读,有人说它是坏书……如此作为,岂能由书中找到个“乐”字?!
一本《红楼梦》,道学家能读出个淫字,而《金瓶梅》,社会学家则读出了明朝的奢风华艳。所以说某书可以读,某书不能读,只属表相罢了。培根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就是“牛溲马勃,败鼓之皮”的最好诠释。扔掉所谓的标准,天下之书皆可以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陈年旧帐本亦可一读也。
毕竟书是死的,人则是活的。活人读死书,越读越活,自可越读越乐。若戴着一脑袋的框框,去读书,那只会越读越死,越读越苦,岂能读出个“乐”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