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硕所说,他给自己的这本书起名为《翦商》似乎与周文王姬昌有所关联。在甲骨文中,“翦”字有减除、消灭的意思。
可以想象,以灭商为终生事业的姬昌,对于“翦商”二字应该非常重视。当然这只是李硕个人的看法。
提及灭商,另一个问题浮现:为何姬昌如此坚决地要灭掉商国,甚至在死后将这份责任传给自己的儿子姬发去继续完成。有历史记录称这是因为德性转移的原因,但李硕提供了不同的解读。
在帝辛时代,姬发统治的周国实力比较弱小,挑战殷商几乎不可能。即使在武王伐纣之前,周武王也曾经极度缺乏信心。如果没有周公旦多次的鼓励和支持,他似乎也无心去挑战商朝。
那么,为什么姬昌如此矢志不渝地要灭商呢?据李硕解读,姬昌起初并不在殷商或其他强大诸侯国的视线之内。如果没有某些特殊原因,姬昌携子入殷。可能双方根本就没有产生联系。
不仅历史记载,各种传说和故事中也都提到,进入殷商对姬昌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点。李硕也认同这一点。只是其中的解读有所不同。
根据各种历史记录,姬昌入殷后,他的长子也随之而至,并被任命为商纣王的马夫。在一些非正式的历史传说中,这种任命被认为是一种侮辱,但从当时的生活方式来看,情况应该是不同的。实际上,能够担任王的马夫是相当光荣的职位。
在那个时代,王需要经常乘坐马车指挥战争。王的马夫是其最亲近的人,除了负责掌控马车和保证王的安全外,有时还要协助王进行军事指挥。
因此,如果帝辛任命姬昌的长子为马夫,想来非常看重姬昌长子。此外,姬昌在殷商也有不错的职务。
从表面上看,姬昌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反抗殷商。但是,通过李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切都和殷商的某个残忍习惯有关。
据李硕的研究,他认为《周易》是姬昌所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占卜书籍,还隐藏着一些历史信息。根据他的研究,姬昌的长子因某种原因被献祭,并被分食。在那个时代,殷商普遍存在食人的习惯。
封神演义和某些历史记载都提到了商纣王将姬昌的长子做成肉汤,让姬昌食用的故事。考虑到这个记载的历史背景,这个说法可能是有根据的。
作为偏远西部方国的首领,姬昌被殷商宏大祭典的场面所震撼,而他的长子成为残忍的献祭祭品,这让姬昌感到十分惊恐。
可以想象,这种残忍的经历对姬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会一直伴随着他,难以忘怀。这种经历或许是导致姬昌决定毁灭殷商的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