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努力用文字去记录,却羞于发表,期间收获有三。
写下来远比想得到要艰难。
这一期的写作营,有别于之前参加过的,对写作本身的要求来得高。不是胡乱写一气,二是从系统理论循序渐进的角度去入手,大脑就像一个茶壶,咕咕的沸腾却倒不出几个字。逻辑,情感,描述,等等这些要素,和灵感一同迷失了。
近两年书看得少是事实,一来内心浮躁二来牵扯的精力太多三来习惯迟迟没有养成。输入量骤减也导致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减低了,道理想得通,然后执笔开始就陷入困顿。一边理思绪,一边想素材,一边斟酌文字怎么排列,致使每晚坐到书桌前就开始挤牙膏,因为内心压根没有安静下来,安静去思考一篇文章该如何构成。
写作非常吃力,至少从现在浮躁的状态来说,输出八百字都步履维艰。
写作不存在准备好的一刻。
在第四天的讲解里,对落笔和灵感进行了有效地连接。
一是巧妙利用拖延症。不是逃避型的拖延症,而是让自己暂时放空或构思的须臾片刻,这个时间一定不能太长,因为我清楚了解自己一旦拖久了就会越发变本加厉甚至想方设法逃避任务。心流就是条旋涡,带领自己走向未知的开化之地。然而要踏入这条心流之河,光在外面盘旋永远无法做到。屏气凝神,不管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个点上,尝试去召集它们、归并它们,收编成一支队伍,逐渐被心流的旋涡带动起来,缓缓进入旋涡中心。
二是平日里的灵感一定要想办法记下来。现代人系统思维和长篇成文的能力越来越退化了,这都是被快餐式文化媒体熏陶的,碎片化的信息最终只会导致什么都没记住,大脑持续在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思考这个功能被麻痹了。真正在拿起笔的那一刻,平时接收到的讯息,一时半会间没法组装成完成的零件,这样的状态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把真实属于自己的零碎想法有效串联,是一条通向主动思考的路径。
三是想象力一定要放飞。人说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因为孩子的思维所受的禁锢最小。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对事物的思考一定会以“太不现实”、“做比说重要”、“成熟一点吧”而草率结尾。而沉浸在文学作品中,不论电影还是小说时,思维的火花会时不时迸发出来,最神奇的是在半梦半醒之间(其实就是浅睡眠),潜意识里很多爆发力想象力就像沉船里不断涌上来的海水,顷刻将大脑吞没,分分钟编出一个剧本的节奏。浅薄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告诉我,想象力不应该受到调节者——自我的束缚,掌管本能的本我、理想化的超我才是想象力的主导者。而文字只是输出工具。
潜力?潜能?还是能力?
电影《功夫熊猫》中,阿宝偶然之中被乌龟大师点中,成为了神龙大侠。但是,神龙大侠的武功刚开始的时候实在是太差劲了,属于零起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认为阿宝没有成为神龙大侠的潜能。但是,浣熊师傅通过阿宝在厨房里面找吃的东西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看到了他仍有成为神龙大侠的可能性,但是需要恰当的激励因素(美食)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不能用教其他徒弟的方法来教这只又肥又胖的熊猫)。潜能并不等同于实际能力,但潜能能够决定能力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激励因素和训练(发展)方法。
能力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力,而潜能决定了你未来的能力。
所以在这个百日营里,有别于健身营,在大姐的引领之下,我更希冀于那个超我的、本我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那个平日里被八股文埋没对文学一息尚存的自己,是否还有得救。
灵肉兼修,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早起克服睡意和慵懒去锻炼,晚间于书桌前战胜游离的注意力,这些“反人类”设定,就是给自己最真实的交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