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970561/7a09e385e6c87b2e.jpg)
断断续续近1个月,这本《追风筝的人》终于看完了,这应该是即《非洲三万里》后,再次通过文字来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历史,对于地理,我的确是个盲点,看完后,在办公室忍不住地弱弱问了句:阿富汗属于非洲吗?佛系少年大笑:当然不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朗都属于中东,我奥了一声,其实还是没有概念的,为此我专门补救了一下阿富汗这个国家的发展历史:
阿富汗,像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梦想着未来能够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只是造化弄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太多的磨练,20世纪开始,虽有些利国利民的重大变革,但由于过于激进,触及到了部分权贵的权利,导致不可避免的暴力冲突,之后便进入了动荡、战争、内部民族矛盾、恐怖组织的接连统治时期,整个国家陷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萧条不堪的境地,阿富汗始终拖着孱弱多病的躯体在风雨弹林中匍匐前进。
而《追风筝的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本书主要讲的是:
12岁的阿富汗少年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后,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情,让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设计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然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他再次踏上了离别二十年的故乡,希望在那里能找到成为好人的路,却发现儿时的噩梦再次重演,这一次,他选择了勇敢和坚强,用自己的意志力战胜了各种困难,带着哈桑的儿子离开了阿富汗,前往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风筝是什么?在阿米尔生活的城市,每年都有一场盛大的风筝大会,放风筝的人会用自己的风筝去切断别人风筝的线,直到最后一个翱翔在天空的风筝的主人便是赢家,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而被切断掉落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哈桑是最厉害的追风筝的人。
大概风筝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不一样吧。
在哈桑心里,风筝是信仰、是忠诚;
哈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在他的心里,阿米尔是他一直追逐的风筝;是他为之一生不可改变的信仰;是他愿意用生命去保护的对象,所以在阿米尔出现任何的危险时,他都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尽管他自己也怕的要死,当阿米尔欺负他时,即便是心情不好把熟透的柿子砸向他时,他也不会埋怨,当阿米尔设计诬陷他并逼迫他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时,尽管他有太多的不舍,仍然没有申诉,说服父亲,收拾行李,默默的离开。他用他的忠诚来践行着自己一生的守候。
在阿米尔心里,风筝是治愈、是救赎;
童年时期的阿米尔,因亲眼目睹了哈桑为了自己而遭受到侵害的真相,善良的内心无法原谅自己,却又无法坦然面对,只能选择逃避,于是残忍的逼走了哈桑,自己也远走他乡。
人们说陈年往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20年过后,在拉辛汗不经意的提及、却宛如经过深思熟虑“回去吧,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的指引下,为了治愈自己,救赎内心,阿米尔踏上了故乡,意外知道了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而哈桑却一直守护着父亲用心血建成的孤儿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救出哈桑的儿子,阿米尔深入虎穴,面对昔日强大的仇敌,差点失去了生命,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最终战胜了众多的磨难,成功的把哈桑的儿子带离了那个悲惨的环境,开始了新生活,他用勇气完成了内心真正的救赎。
阿富汗只有儿童,没有童年,战争夺取了太多人的童年,可阿米尔的童年有哈桑,有美丽的家园,“我不记得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我只记得记忆与我同在,将美好的往事完全浓缩起来,如同一笔浓墨重彩,涂抹在我们那已经变得灰白单调的生活画布上”,这是多么珍贵的记忆!
追风筝的人,追逐内心的真诚和善良,追求生活的和平与安宁!
愿世间再无战争,愿所有的少年,能有最美的岁月年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