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编剧工作坊
更“无用”的写作课||远去的月亮,远去的世代

更“无用”的写作课||远去的月亮,远去的世代

作者: 祝你幸福每一天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17:33 被阅读145次

简书版权中心年度大课:更“无用”的写作课


 Hello,大家好,我是魏汉吴,ID魏汉吴 - 简书

至今已经写完一部30万字长篇小说,从今日起和大家分享简书推出的【最无用的写作课】系列课程之【每次作业篇】。针对第四讲|好故事的样子一讲,我写了一篇作业【远去的月亮,远去的世代】,这篇文章其实是读《天平广记-道术|周生》一篇的读后感,请开始你的阅读!

远去的月亮,远去的世代

        一轮明月,宛如从泥泞中挖出之后然后洗净的皮球,本来是将它深摁到大洋之中的,不想却仍旧弹了出来,像这样浮于空海之上。如历史中的任何时候一样,时间将它沉没,又一遍遍将它缓缓托起。不同以往的是,试看今日之场景略显萧索,表演了无喝彩,过于清冷,几千年养成的观众,如今都哪里去了?似乎消失殆尽了。

       秦时明月隋堤柳,罗衣唤郎心忧忧,隋堤柳伴随王朝的覆灭早已不在,然而秦时的明月却依然还有。

      不知那轮曾经照过秦汉唐宋明的月,见证过中国、世界疾苦与荣耀的那轮月,如若有情,现在当作何心情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虽说是文人雅士的旨趣,更是我们民族里的每个个体的生命寄托,矫首而望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副交感神经可以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而更是由衷感受到了月的那份美,功德圆满,可以说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会因此而变得永恒。Come on!古人哪里知道副交感神经为何物,他们看月绝对是出于本能的。而对于我们,即便就算抬头,次数也已经少之又少了吧,即便抬头也不过咔嚓一下而已,没有这一分钟的抬头时间,没有我们的思绪和月亮的交融,是无法将自己深刻的,我们变得苍白着急,这个体现在我们的用字、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新年目标里。

        月亮现在正以3.82厘米每年的速度远离地球,或许是感召到了新新地球人类的这份冷漠吧,伴随远去的不仅是月亮,还有那个诗意讴歌关怀生命的世代。或许多少多少年后还有人类,但是他们果真理解不了什么叫做“对月以歌“的那份诗意了!

       最近一直在摘读《太平广记》,里面有篇文言小说很有趣,写的正是古人戏月的故事,浅显耐读,描写生动,宛若身在场景之中一般,这便是文言的魅力,分享给大家,体会体会古人的那份情致。 

《太平广记》

   道术 周生

【原文】

唐太和中,有周生者,庐于洞庭山,时以道术济吴楚,人多敬之。后将抵洛谷之间,途次广陵①,舍佛寺中,会有三四客皆来。时方中秋,其夕霁月澄莹,且吟且望。有说开元时明皇帝游月宫事,因相与叹曰:“吾辈尘人,固不得至其所矣,余何?”周生笑曰:“某常学于师,亦得焉,且能挈月至之怀袂②,子信乎?”或患其妄,或喜其奇,生曰:“吾不为明,则妄矣。”因命虚一室,翳③四垣,不使有纤隙。又命以箸数百,呼其僮,绳而架之。且告客曰:“我将梯此取月去,闻呼可来观。”乃闭户久之。数客步庭中,且伺焉。忽觉天地曛晦④,仰而视之,即又无纤云。俄闻生呼曰:“某至矣。”因开其室,生曰:“月在某衣中耳,请客观焉。”因以举之。其衣中出月寸许,忽一室尽明,寒逼肌骨。生曰:“子不信我,今信乎?”客再拜谢之,愿收其光。因又闭户,其外尚昏晦。食顷方如初。

       我向来觉得语言是文言更亲切些,用文言描述事情时我总会情不自禁被那不卑不亢的说理而震撼,为那隐藏在古老文明中的情趣而感染,扒拉开陈旧的铁皮,在那个被我们冠以“封建”、“落后”的时代,我能感受到老祖宗比我们更明白生命为何物,比我们更懂生活的情趣。它真的唤醒了我儿时对于人生的期盼和热爱,戏月、弄月、徜徉在月下散步该是怎样美好光景啊,人类应该永远珍惜这种感觉,你总觉得我们应该笑古人的简陋,但是我想古人没准还会笑我们的不自量力,心无主心骨和贪婪无度呢!古代的娱乐比你想象的还多的多,而现实竟是如此干瘪和无趣,但是看到这篇文章内心还是不禁被深深地滋养到了。活着应该保留这种样子!

       你可能要说那只是文人雅士们的把戏,普罗大众日子过得依然悲惨,发一张我前一段时间在南京的六朝博物馆拍的照片,几具雕像刻画的是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我刻板上觉得的战乱人们的表情大不一样。我想,战乱当然不好,但是当人们身处这些战乱的苦难中,却至少还有不花钱的野果可以摘,可以有大量的无主荒地可以移居,有数不清未知的山林可以隐逸,相对于现在而言,那时候人与自然的联系要比人与人的联系更紧密,社会的冲突就这样被与自然的相处中消解抵消掉了。   也许我们高估了战争对于深处其中人类的心灵创伤。个人之言,因为我也没穿越过。

南京六朝博物馆|六朝风物

       而现在呢,我们即便对于社会处境不满,除了发泄于微信微博,我们又能真心跑到哪个没人的地方呢,去游览需要花门票,去出国需要护照,甚至我们离不开手机这尺寸的方物。我们在大自然中单独辟出一块地来,建造钢筋水泥城市,动物被驱赶了,植被被雕刻了,抬头望向天空,只有一栋栋黑夜中的怪兽。整个人类掌握了通天地的本领,但是对于身为其中的我们每个人而言,某种程度上却被无形困在逃脱不了的迷局之中了。

       这样看来,不知我们人类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我们的外表确实比之前强大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敢叫天地换新颜,但是人类的那份孤独和恐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每进步一寸,焦虑和恐惧就会增加一尺。或许历史真的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它的进步真的可能营养不良”。我们看到的只是外表,关乎人类自身命运的机要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一旦人类彻底登陆月球,移居火星,诗意的底本将被彻底撕毁,美总是在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产生的,美是麻醉,一旦将月球的每一个毛孔揭发的细致入微,过去的历史,几千年的赞美将成为赤裸裸的痴人说梦,诗意荡然无存,理性的真理战胜了感性的真理。

        彼生因又闭户,其外尚昏晦。然食顷仍未见其光,众人皆惊,余不禁叱其荒谬:“周生,误我矣!嫦娥自此不复见也!”(魏汉吴)

       果如是吗?愿我们的想象只是出了错的演出脚本而已,希望人类终究找到那寸诗意的栖居,在哪里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心在其位。


【注释】

①广陵:郡名。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②袂:襟袖。

③翳:遮蔽,掩盖。

④曛晦:昏暗。

【译文】

唐朝太和年间,有个周生,在洞庭山居住,时常用道术救济吴楚的贫民,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将要抵达洛谷一带,途中在广陵临时停留,住在佛寺中,恰逢有三四个游客来了。这时正当中秋,那天晚上天气晴朗月色明亮,他们一边吟诗一边望月。有人说起开元年间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于是一起叹息说:“我们这些尘世间的俗人,本来不能到那个地方,怎么办呢?”周生笑着说:“我曾经向老师学习过,也学到了那个方术,而且能把月亮拿下来放到怀中或袖子里,你们相信吗?”有人担心他说的是虚妄之言,有人喜欢他的离奇。周生说:“我如不为你们弄明白,就成了说谎了。”于是命人空出一个屋子,把四面墙遮住,不能有一点小缝隙。又让人拿来几百双筷子,叫他的仆人用绳子把它们捆束起来。周生就告诉那几个游客说:“我将要登上这个筷子做的梯子取月亮去,你们听到我呼唤可以来看。”就关上门很长时间。几个游客一边在庭中散步,一边等着周生。忽然觉得天昏地暗,仰脸一看,却又没有丝毫云彩。不一会儿,听到周生呼喊说:“我回来了。”于是把屋子的门打开。周生说:“月亮在我的衣服中,请客人们观看。”就把衣服掀起来。那衣服中露出一寸多月亮,忽然满屋子全都亮了,寒光泠泠,贴近人的肌骨。周生说:“你们先前不相信我,现在信了吧?”那几个游客再三拜谢他,希望他把月光收回去。于是又关上门,室外还晦暗一片。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月光又和当初一样了。



简书版权中心年度大课:更“无用”的写作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更“无用”的写作课||远去的月亮,远去的世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np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