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露》这是一首揭露人性之恶的小诗。以一个女子的视角,以麻雀老鼠的破坏侵害为比,形容男子以牢狱之灾逼迫女子婚嫁与他。描述了女子不畏强权严词拒绝的过程。
01:原诗与释读: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愿赶夜路?实在是怕道上沾满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说麻雀没有嘴,凭啥啄穿我的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谁说你家无婆娘,凭啥逼我坐牢房?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即使真的坐牢房,逼婚理由太荒唐。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说老鼠没有牙,凭啥打洞穿我墙。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谁说你家无婆娘,凭啥逼我上公堂?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即使真的上公堂,也不嫁你黑心狼!
02:解读:
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个姑娘,竟生起聘娶之心,并蛮横无理地以打官司来要挟她。但这位姑娘不为所屈,写了这首诗给予严辞拒绝。
诗人对那个卑劣的男子是极其憎恶的,不过这种感情没有在诗中作赤裸裸的直接陈述,因为“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为了取得感发人心的力量,诗人每章均以含有譬喻和象征的兴句发端,借助客观事物的形象,揭露那人丑恶的嘴脸,使自己情感的抒发和形象的描写结合起来,显得鲜明生动,意蕴丰厚。
全诗分为三章。
首章,诗人说自己很想起早赶路,但望着路上湿漉漉的露水,又恐怕衣服被打湿,这种起兴,象征着诗人将面临险恶的前景,同时也是总兴下文:我哪是不愿意早成婚配,但是那人品性卑劣,已有家室,岂能做我的终身伴侣?
二三两章,兴句复沓,言麻雀老鼠虽有尖牙利齿,但它们凭什么啄穿我的房子打通我的墙?诗人以此引出对那个男子的斥责:你本有妻室,却对我生起邪念,以吃官司坐牢房来威胁恐吓,世上哪有如此通婚的道理?
余冠英先生说:“第二章的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关系,虽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却是很自然的联想。因为有角和有家同是有,穿我屋和速我狱同是侵害。第三章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关系同此。”(《诗经传》)
诗人把兴句中麻雀老鼠的形象和下文那个男子的形象的类比之处揭露出来,以前者譬喻后者,突出了那人的强暴邪恶,专好破坏别人安宁的特性。使读者很自然生出憎恶之心,容易和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这比直接陈述着更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不长,只有三章十五句,在这短小的篇幅里,诗人精心安排了反问,质问,排比,感叹等句式,并将五言句和四言句相互交错,多变的句式和复沓的章法相结合,造成跌宕起伏层层递进的气势,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表明了自己怒不可遏的心情,以及不畏强暴坚决抗婚的态度。无形中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扩大了诗歌的容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