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身体练习的至高境界是松柔。
在我很多年的练习和教学经验中,我发现,教会大家一个有难度的动作不困难,但教会一个人如何放松却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而我们的身心问题,却往往由紧张和焦虑引起。
反复看林怀民的书和云门舞集的表演,不禁感叹,松柔之劲展现出来的美真是极致。想象就是一种练习方法,想象本身也是可以刺激脑部神经的路径。
在瑜伽课堂里,看到学生为完成一个瑜伽动作而表情狰狞身体僵硬,我时常在想,在教学里我们是不是本末倒置了?我们要求所有人正位,讲究肌肉如何提,关节如何放,可练习者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正统”,我们讲究身心灵要合一,我们讲要如何如何宽容、接纳,讲灵性、讲美好、慈悲等词语,可是,却甚少引导练习者以理性的角度认识身体,运用身体,我们几乎忘了所有的练习应该回归到最本质最简单的“放松”里。
越是简单的练习里更需要精微的控制和觉察,身体飘然而起轻盈下落间再沉稳伸展,重心于每一个承转启合处转化流动,意识越松,身体越能体验到柔,而身体层面的松也会带来意识的空。随着有意识的放松练习,躯体如同树枝,当风来时,树枝会以柔的方式展现,看是无力又无需担心被风吹折,因为柔的背后是脊柱的整体能量,而脊柱的原动力源于骨盆传导出来强有力的稳定感,这也是在做练习时需要体会“力从脚起”的关键点,通过不断地训练本体感受,掌握原理,有质量的反复练习,身体会进入自动化层次,头脑超越意识的控制,控制和觉察不再有,因为已融入至每一秒,只剩下无为的放松,到了这个水准,才可以说,真正将身体全然交纳给自然。
那么,头脑超意识、身体自动化,看似形而上。而凡有质量有高度的形而上,必然有扎实的形而下做基础。
在当下的是市场里,能否展示一个高难度的体式,成了检验一个瑜伽练习者是否“厉害”的标准,更多人被高难度的体位所吸引下或急迫想要证明自己是“瑜伽大师”,在没搞清运动原理,基本的运动解剖,力学原理也不太理解的基础知识上一股脑模仿或挑战各种“优美,牛逼”的体式,而贸然的结果是什么呢?身体开始被伤害、代偿。
所有有关身体练习领域里的大师,不论是舞蹈家、花样体操运动员、瑜伽老师、甚至是画家(达芬奇是一位医学家,他在世时曾热衷于解剖学,并亲自描绘了多达60余张的人体生理结构图,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在优雅展现成品的背后一定有极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范围的交叉式学习,她们的见识不会停留在某个行业标签上,如同瑜伽,如果一个瑜伽老师只学习有“瑜伽”标签的课程,只练习标有瑜伽名称的体式,而拒绝看似与瑜伽无关的知识补充,那么,这样的教学太乏味了。
在身体练习里,学习倒立也许很容易,但学习放松,却很难。这就是为什么瑜伽认为,最难的体式是瘫尸式(Savasana)
大部分现代人,认为慵懒得坐着吃着零食看着电视是放松的,或是躺在玩手机是放松的,不可否认这会带来短暂的放松,但却是短暂的,因为这样的放松之后是更紧的僵硬,那么到底何为松柔呢?首先放松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松,原义为放松或解开、放开,相关词有松柔、松活、松垂、松静等,还有松散、松弛、松懈、松垮等,而瑜伽的松,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放松是修习瑜伽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但绝对不是目的。那么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松,是为了更好的紧实,浑身如铸般瞬间的紧实。
那么如何做到松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松;二是肢体的放松关节的灵活。具体的要经过,肢体的放长、关节的灵活、意念的放松、周身贯通、百骸轻灵这样一个过程。
一是肢体的伸展放长、关节的灵活。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有意识的使全身关节、肌肉、整个骨骼松开、放展,使其韧带拉长,忌僵硬。通过松开、放展,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连结成一个整体。
二是意念的放松。故松,应是先松心意后松身势。首先要放松心态,这也是放松的入手点。李雅轩大师说:“松须松心,心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随之而松。
三是周身贯通,是松柔、松净、松活、松融的那种有机的松,而不是松散、松懈和松垮的那种无机散乱的松。
四是百骸轻灵。
所以光有松柔,没有轻灵是不够的。松的目的也是为了轻灵圆转,行云流水。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转动、募集力量,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对于如何放松肌肉、关节、在身体练习里如何放松、意识如何放松、放松与虚实的关系、意识与肢体的关系、如何把松贯穿于整个身体练习中等等,都需要反复练习经验体悟。
我想,让每一次的练习从放松开始。
我想,学习松柔是最重要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