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金句】
1、当一个人发现毫无理由的恐惧和压抑干扰着他的意愿时,也可能会意识到内心矛盾的倾向有着更深的根源。
2、我不相信任何欲望和恐惧之间的冲突能够解释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分裂,也不相信它的结果如此有害,以至于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3、冲突开始于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最终会影响我们的整个人格。
【本书重点】
001 顺从型人格
这种人格的人会明显地表达出对喜欢和赞扬的需求,所有“亲近人”的特点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他需要一位时刻关注他、帮助他,甚至控制他,让他所有愿望都能得到满足的伙伴,无论这个伙伴是爱人、同事或朋友。这些需求的核心是对亲密关系和归属感的渴求,为此顺从型的人盲目并迫切地想要找到,自己和别人在兴趣和生活习性上的共同点。
在工作上,这种人缺乏自信,总觉得别人比自己更能干,更有魅力,更有天赋。完成任何难度的工作,都不能使他感到自豪。如果工作小有成就,他只会觉得是在虚张声势,或许只是碰巧运气好。如果重来一次,他无法保证还能取得成功。他自卑地认为,如果领导了解真实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重用他。他关注的所有焦点都在于找到一个爱他的人。如果有人爱他所有,视他为掌上明珠,那么他才会是一个大人物。
002 攻击型人格
理所当然地认为人们都有敌意,并且拒不承认他们心地善良。对他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战争,人们各自为战,最终成王败寇。攻击型的人觉得所有人都敌视他,就算他发现其他人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也决不承认自己判断错误。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就是角斗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想要好好活下去,就要明白这个的观点。他们心中有一个至高的法则,那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说回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中,我们肯定见识过看起来毫无情感波动的工作狂。他们大多数都比一般人有更强的进取心,在职场上充满野心和侵略性。这种扼杀所有情感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使他能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工作,收获更多权力和声望。感情用事只能给他们带来干扰。另一方面,情感的节制会造成内心感受的贫瘠,他很少在工作中感受到喜悦,这终将影响他的工作质量,也注定会削弱他的创造力。
003 孤僻型人格
孤僻型的人,竭尽全力维持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因为这是他用来防御一切潜在威胁的坚实堡垒,是一种防御策略。疏远自我是其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感受不到情感,对自己认识不清楚,对于自己爱的、恨的、喜欢的、想要的、害怕的、相信的、痛恨的是什么,根本无法确定。最后,他和自己失去了联系。他们像对待生活一样,用“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自己。
遇到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时,孤僻型的人既不妥协,也不抗争;既不合作,也不主导;既不热情,也不冷酷。他就像一头困兽一样,只有一种应对危险的方法,那就是逃避和躲藏。极端一点来说,孤僻型的人甚至不肯向同桌借一块橡皮。
004 我们试图将部分冲突隐藏起来,使其对立面占上风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尽量不显露自己的性格弱点。
比如,顺从型的人不顾一切地亲近别人,可能隐蔽了跟别人怒目相向、争吵和竞争的倾向。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见过这类“老好人”。因为任何攻击性行为都是他的禁忌。而攻击型的人则拼命压抑自己温情的倾向,因为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竞技场,他必须刀枪不入,打败别人。例如有些权谋剧里,皇帝或者是集团首脑,为了培养接班人,会故意送走他们的宠物或者是朋友。
005 试图“疏远他人”
让自己变得孤单,保持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冲突不起作用。
当一个人与他人相处会产生无法忍受的紧张时,独处就成了他主要的逃避方式。他试图通过逃避来平息冲突,解决问题,但这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因为他对亲密关系、对超越他人的需求仍然存在。
006 “疏远”自己
我们会按照内心理想,来塑造一个自我形象,让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在真实的自己和理想化的自我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条内心裂缝。
理想化形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缓和了人的基本冲突,觉得理想化形象就是他自己;另一方面,它制造了新的分裂,让人更加不能忍受真实的自己。
007 外化
什么叫外化呢?听起来有点玄乎。根据书里的解释,其实就是,一个人将自己内心活动感知为发生在自身之外,并且认为是这些外在因素导致了自己的困难。与塑造一个理想化的形象一样,外化作用也是为了回避真实的自我。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自我理想化形象意味着从真实自我,向外迈出一步,那么外化就代表了与自我更激进的分离。这意味着冲突的进一步放大。
008 带来恐惧
明明我们已经投入了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运用各种手段在内心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以保证自己不被干扰。但在真正的冲突发生时,却仍然显得不堪一击。未解决的冲突又滋生出的新的恐惧:害怕平衡被打破;害怕精神失常;害怕问题暴露于自己或者他人;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改变都深感恐惧。
009 带来人格的萎缩
简单点说,就是会让自己觉得一切都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也没有自信去处理任何事。未解决的冲突会导致我们精力分散,比如遇事犹豫不决,办事毫无效率和普遍性的懒惰。
此外,它还会造成价值观的分裂,包括道德准则、行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分裂,这几乎要从根本上否认我们自己,将自己推向深深的自我怀疑的道路上。
010 带来绝望
为了解决冲突,有些人幻想了一个理想化的自己,这个人几近完美。由于做不到理想化形象中的自己,有些人转而丧失了生活的原动力,失去了自信和作为健全人理应有的信念。
他们放弃了希望,任由自己的人格继续分裂下去。他们重复的经历加剧了这种绝望感——他的才华从来没有带来成功,不是因为精力一再被分散到太多方面,就是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阻碍了他继续追求。而且这种情况也适用于他的恋爱、婚姻和友谊,它们会接二连三地触礁。这种反复的失败让患者感到灰心丧气,就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习惯于跳到某个出口觅食,但它们跳了一次又一次,却发现此路不通。
011 未解决的冲突可能引起施虐倾向
被绝望所支配的人,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弃,无法从厄运中挣脱,生活毫无意义,为了在心理上获得补偿,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于是倒行逆施,盲目地将愤怒和不幸强加到别人身上。
这样的人可能想要奴役别人,尤其是奴役他的伴侣。还有的施虐者像玩弄乐器一样玩弄别人的情感,并从中获得满足。施虐者其实也承受着痛苦,在绝望中挣扎,在他人身上寻求代偿。
012 改变人格中产生冲突的那些条件
第一步:只有不断饱受内心冲突煎熬的人,才会得精神疾病;你首先得判断一下,自己是不是严重到属于神经症的地步。
我是依靠自我开导,通过看书、轻度咨询就可以解决;还是不胜其扰,无法自我克制到了需要专业医生指导的程度。在这一自我判断的过程中,切记要对自己诚实,不要对看心理医生有抵触情绪。
第二步:考察你在处理冲突时所采取的无意识行为。你是顺从型的、攻击型的还是逃避型的人。
解决问题首先要先认识问题,自我是问题的根源,从自己下手,了解内心基本冲突的类型,外在的表现,对自己的问题有客观的认识是解决的前提。与自己和解,是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最佳手段。
第三步:考察这些处理冲突的行为对自己人格的影响,是否造成了内心的恐惧、绝望,人格的萎缩,以及发展出施虐倾向。
改变冲突症状,分析治疗是首要任务,必须要找回自我,在此基础上,树立一个健全而且坚定的价值观体系。扶正与他人的关系,发展健康的社交关系。放弃冲突的关键正是我们构建的内在力量、独立性和信念。
第四步:认识冲突的总体轮廓,认识到其具体倾向或表现。理解冲突的运作模式,认识到其强迫性的本质,并理解其主观价值和不利后果。
处理冲突本身。首先要认识到冲突的大致情况,明白冲突对我们造成了哪些影响,以及如何造成了这些影响。找到了这些,你才有可能让自己脱离痛苦的根源,在遇到冲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基于理性进行选择和放弃。
第五步:分析并不是解决内心冲突的唯一方法。生活本身同样是一位非常有效的治疗师。
解决内心冲突的最好方法还是回归生活本身,无论是谁,都可以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人生的诸多经历也许足以造成人格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对方的个性和权利,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有能力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有能力去控制它们,获得内心真正的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