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总的趋势:
高频刚需,发展空间广,集中度低,行业格局更新速度快(因为进入门槛低),标准化程度低。
消费者的时间价值越来越高(主要在一二线城市,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习惯将自己的生活服务外包出去,由于时间价值的上升),导致外卖行业发展。
消费水平也在提高,消费偏好趋绿色健康。
年轻群体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20-35岁年轻人,占各种餐饮服务APP的七成。
外卖的问题:选择相对较少(运输以及饮食方式限制),成本偏高,食品安全问题卫生,参与过程参与感和体验感的较差。
餐饮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中央厨房。实现统一采购和配送,在中央厨房进行初步加工为半成品,再送到门店进行简单的加工。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产品。
盒马鲜生餐饮零售化,售卖工业化的“半成品”,提供家庭晚餐的整体解决方案。
打造餐饮联营合作,实现餐饮品牌售卖的窗口化档口化,并由盒马进行统一收银和统一配送,用“盒子”。解决单个商家在新零售外卖的采购和配送成本高的问题。
解决了一下几个问题:时间价值高→外带打包的需求→传统外卖存在的问题(体验感不强、消费参与感和体验感差)→品牌餐饮的外送服务和统一采购以及中央厨房(降低成本和提供了统一的便捷的基础设施)

生鲜到餐饮的转型:
1、餐饮更加高频。
2、餐饮更易形成差异化以及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成品到半成品:
1、降低仓储成本。
2、增强餐饮消费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相关高管观点
张勇:
主要讲的是河马的组织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强调商业模式和组织能力的创新。
组织构架:总公司→分公司→门店。
阿里的文化:六句土话——“此时此刻非我莫属”、“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永远不变的是变化”、“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侯毅:
盒马转型的问题:
1、关于包装食品的思考,如包装和切分好的蔬菜和水果。干净、方便但是额外的成本高。
2、售卖大海鲜的时效性,中国消费者对于吃海鲜会有一种喜新厌旧的感觉,不会变成日常性饮食,更多的是追求一种体验感。
3、对于商超配餐饮的比例思考。对于不同的地段和商圈,根据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搭配餐饮的比例。
4、线上物流成本的问题。是否外送取决于每单的毛利收入是否能覆盖掉物流成本,如果线上要做成功那么就要保证客单价提高,才能覆盖物流或者提高利润点做精品超市。
5、盒马鲜生的商业模式统一问题。生鲜是一个相对高度区域化的产品,和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密切相关,所以要根据地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模式和口味。
新零售的本质:
1、销售效率。技术和多渠道。
2、精准营销。卖给谁、怎么卖、消费力。
3、与客户连接的即时性。通过品牌背书以及渠道,当日就可以打造出一歌品牌并且传递出去。
4、运营效率的提升。商品补货、以及内部协作能力,供应链优化、盒马鲜生可以做到水果蔬菜库存周转只有1-2天。以及超市内部协作,将不适合的商品进行新的加工。
未来:
盒马菜市 盒马mini 盒马F2(便利餐饮小店) 盒马小站
移动电商的三大特征:随时随地下单、基于位置的快速响应、基于地理位置的会员运营和粉丝运营。
新零售的两个核心点:新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驱动带来的人货场的重构。
中国生鲜类产品的问题:
1、货品标准化不行。
2、线下超市利润率低,导致对于打包、配送、分拣成本难以被覆盖。
3、吞吐能力。超市的设计是快进慢出,对于配送的时效性体验会降低。
4、IT方面的问题。过去传统超市的网络技术主要是内部管理,而新零售需要对于消费者等对外的数据接入和管理。
提高转化率:行商的思维,主动去寻找消费者,刺激其消费需求以及精准营销。
折扣店出现的可能是交通的便捷。
协同效应:SKU(stock keeping unit)的数量或者商品种类越多,单个SKU的销售成本越低。所以对于SKU数量多的商业一般会出现服务平台。
线下零售商卖的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SKU品种少,单品消费量大,规模经济明显。
电商难赚钱的原因:
1、采购价格,巨大的SKU数意味着采购量分散,单个SKU的批量小,所以难以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最优价格。
2、仓储环节,效率差不多。
3、分拣。传统零售上分拣都是整箱整箱的,电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竞选零散打包再发送。
4、配送。卡车配送和快递小哥电动车配送的成本差。电商没有电租成本。但是最后一公里成本是由消费者自己买单的。
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
协同效应讲求多角色互动,打破行业的边界,为同一个Mission能很好到的协作起来。网络效应是随着用户的增加,价值越来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