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二十一,写起来再说,今天是共写的第3天,今天打卡的人数只有6人,比昨天减少了2人,比起前期共读的三四十人更是减少了不少,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本次读写没有指定共读书目,老师们不知道该写什么,就像我们让孩子写作文却没有主题,需要自找主题,自拟题目一样。二是这次的共写有了新的规定动作,下载简书,写文章,公开发表,分享图片,宁教云打卡,说实话比较繁琐,而且简书还是一个大家不熟悉的APP,大家课能还没有时间和精力新尝试。三是老师们确实忙,最近四课比赛,常态教研,期中摸底检测,再加上一年一度的职称评选,确实回家只想躺着休息了,说实话,今天一到家,我本来只想躺床上放松一下,结果就不知不觉睡着了,话说这周一直在忙,几乎没有午休。也许除了这三点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是我还是相信后期肯定还会有老师加入进来,也为坚持的六个老师点赞。邓玉霞老师是接著分享昨天的故事,体育课上带着孩子们看亚运会视频,关心国家大事,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新国老师开始重读上次共读过的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味道与思考,王荣老师和蔡老师写的是学生故事,冯刚老师一如既往的关注课改方向,史会林老师开始灵光乍现开始赏秋景寄秋思。无论写什么都是我手写我心。我看到了老师们自己独有的文字,也读到了老师们自己的故事,记录这些美好。
今天周五,又是新网师职初课堂管理课程交作业的日子,因为喜欢六一老师,所以只要六一老师有课就必选,今天的作业是写如果自己遇到的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你是怎么处理的,平静的描述出来,并尝试分析,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书十几年,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遇到每一届学生,都希望是最乖的一届,但是每次都会碰到一些不乖的孩子,比如上课捣乱,课下不爱完成作业,抄袭作业,每次都会评价说,你们这届比上一届差远了,每次都是孩子毕业之后才会怀念,原来孩子也不错,挺可爱的。近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也不愿意总是这样打击孩子们,而是开始有意识的转化自己的观念和方式,尝试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孩子。
今年新接的班里就有这样的孩子,六年级的孩子,上课目无纪律,坐不住,随心所欲的周围孩子聊天打闹,嘻嘻哈哈,下课就是疯玩,一点作业也不写,周末可能还会和高年级的孩子们打架。以前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就是严厉,心里恨呀,然后想办法镇住孩子,让孩子害怕我,但是现在我基本上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在课堂上我会提醒孩子,提醒几次不见效,就先冷处理,只要他不会伤及到其他孩子,我就先上课,下课再找机会和孩子聊聊,试图寻找孩子不良操作背后的原因。
随着这几年对心理学,家庭教育的学习,我深知每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是有一个问题家庭,所以我会站到孩子父母的角色上来和孩子聊,让孩子心里不在长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鲜花,所以我会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然后用放大镜思维去表扬他,鼓励他,给孩子们写专属文字来看见他。有时候也会通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心理学的手段来处理,比如让孩子画人物画,树木画,房树人,来寻找孩子潜意识的东西,用绘画心理分析赋能孩子。具体案例就不在这里分享了,那是有一个很长的故事,整理发公众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