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正宅在家里犯无聊,忽有茶友打来电话:约吗?
约呗!我欣然应允,又好奇问道:喝什么?
这次喝白茶,你那里还有前几年存的五星牡丹吗?
有,我说:我喝白茶少,上火了或者嗓子疼才想起喝两泡,一饼茶还剩了大半饼。
那你带茶过来,我这里有新得的老枞牡丹,她说:还有一款十年的荒野牡丹,一款有些年头儿的贡眉,正好凑一起尝尝!
啊!太好了,白茶开会!我马上到!听茶友如此说,我即刻来了精神。
我到时,席间只有二人,加上我共三人。见此情景,脑子里便浮起明人陈继儒《岩栖幽事》论及饮茶趣事的句子: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茶不醉人人自醉,茶还没入口,我已经开始了浮想联翩。
茶友坐主泡位置。我们今天怎么喝呢?她似乎问在座几人又像是自言自语,微微思忖后说:用乐茶会四水不等时泡茶法吧。说着话,她已经打开素白的棉纸包装取茶饼。
看她手中的茶饼,正是那款新得的老枞牡丹,有芽有叶芽叶分明,目测属标准的牡丹级别。再细看,只见圆圆的茶饼中,茶芽处满披银毫,茶叶阔大而白绿。嗯,是新茶的好模样,我私自猜测:但不知入口滋味如何。
她放稳茶饼拿起茶针,轻轻撬一点下来,再撬一点下来,然后把撬下的茶放在小巧的茶称上,量出合适的份量,送入面前早已备好的朱泥小品壶,然后温杯洁具,按四水法给大家泡茶。
那一下午果如预期喝了四款茶。一款有一款的滋味一款有一款的美好,可以说,每一款都表现不俗。
五星牡丹属于银针级别,名为牡丹口感上实则银针,茶汤入腹之时,高雅的毫香蜜韵像绵密幼滑的蚕丝制品一层一层轻盈散落心间,飘飘渺渺又无边无际,让人有被温柔抚慰的安然妥帖;而荒野牡丹入口,境界又随之一转,引领几人漫步于深谷杳然的密林深处,周遭的气息幽静而清凉,足畔的小溪顺山势蜿蜒,溪水清冽清心明目水声泠泠悦耳悦神,心灵正好在此安顿小憩;最后喝的那款老贡眉,熟悉的味道又把几人从密林深处拽回现实,拽回到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但其中,最让我倾心的依然是那款老枞牡丹。
也许是因为冲泡方法得当,这款牡丹,刚一入口便觉花香四溢,整个人恍如置身百花丛中,茶汤已然入腹,花香却依然在嘴巴里回环盘旋,想象中的自己似乎花仙附体,口鼻之间呼气如兰!
茶喝罢,握起空的茶杯,闭上眼睛轻轻吸气以闻香,幻以为,手里握着的不是茶杯,而是一朵芬芳扑鼻的硕大牡丹,花香汩汩沁人心脾,至此,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白茶白牡丹。原来果如其名,不只是长的像牡丹,而且味道像极牡丹。
而这款茶最美妙的地方还在于它带给人的新鲜体感。我平日少饮白茶有两个原因:第一因它性寒,寒湿体质的我最是忌讳,多少次因贪饮新鲜白茶结果导致脾胃屡屡不爽,进而心生怯意……
还有一样,我一直认为白茶茶气偏于上行。比如与黑茶比较,白茶的茶气主要萦绕在身体上部,肺胃之间,而我最喜欢的是那种温热能抵达丹田以下至小腹处,似乎全身筋络全部被打通的畅快感觉,比如黑茶就是这样,能够轻易下行至小腹。
这款老枞牡丹彻底颠覆了我对白茶的刻板印象。它没有让我脾胃难受;并且,它的茶气居然是稳稳的下行!
那茶气一路下行轻松突破丹田,像黑茶一样继续下行,温热地暖暖地停留在小腹处,茶气再从小腹中心一点点扩散开来,同时悄悄上行,似有若无的热像春夜令人沉醉的暖,暖暖的感觉一点点弥散消失的同时,后背于不知不觉中再次升腾起似有若无的暖,那暖意一点点在背心处汇聚又汇聚,然后一部分继续上行至额头,一部分漫溢至前胸,直至最后,胸背以上濛濛浸出一层薄汗……
有点意外!有点怀疑!为了验证我的怀疑,或者验证它的美妙,接着喝下第三杯第四杯。无论口感还是体感依然笃定重复着上一轮的美妙味道和体感线路……
这个茶,绝绝子!我脱口而出,席间三人,左右相顾会心而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