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时就用智谋除掉了飞扬跋扈的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东北反击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保了东北与沙俄边境的宁定。在西北亲征葛尔丹,与士兵同甘共苦,最终剿平叛军。对内大胆任用汉臣,如张廷玉,陈廷敬等,编修《康熙字典》,促进文化发展。在位六十一年,被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对诸皇子说:“父母之于儿女,谁不怜爱?然亦不可过于娇养。若小儿过于娇养,不但饮食之失节,抑且不耐寒暑之相侵,即长大成人,非愚则痴。尝见王公大臣子弟中每有痴呆软弱者,皆父母过于娇养之所致也。”娇养看似爱子女,实际上是害他们。要真正爱他们,就必须早教,严教。他常常天未亮就起床,亲自监督、考核皇子们“背诵经书,至于日昃”,直到太阳西斜;“还令习字、习射、覆讲,犹至宵分”。直到傍晚。一年到头“无有旷日”。因为“进修之益,必提撕警诫”,才能领会真切。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皇子读书》中说:“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百官还未上朝,皇子们已入书房,作诗文,学国书,习国语,练骑射,“薄暮始休”。又说:“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康熙大帝康熙的正妻是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她在为康熙生第二个孩子胤礽yìn réng 的时候难产而亡,当时她还只有21岁。于是,康熙对这个孩子加倍疼爱。胤礽虽为次子,但是嫡出。在满月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
有一次,胤礽生病,康熙去看望时,正值他与近侍发脾气。“朕宽解之曰:我等为人上者,罹疾却有许多人扶持任使,心犹不足,如彼内监或是穷人,一遇疾病,谁为任使?”当时左右侍者听了都感动的没有不流泪的。康熙还告诉他,我过去得足痛病,转身艰难,依赖两旁侍御人挪移,稍有不慎就“不胜其痛”,但我与左右近侍“谈笑自若”,并未生气和苛责人,“汝等宜切记于心”。
由于康熙培养得好,个个都是人才。无论是有“八贤王”之称的胤禩,还是有统兵作战能力的胤禵,乃至两次被他废黜的胤礽,都是非常优秀的。
而且,康熙之所以两废太子,最后至死不立太子,可能就是因为他的儿子们都太优秀了,年迈的康熙一旦立了太子,就会产生皇权与储权的矛盾。他两废胤礽的原因,也都是胤礽勾结大臣,想提早让他休息。而他最后之所以立四子胤禛(雍正),就是因为胤禛不争夺,只讲孝道。雍正也把皇位传给了他的第四子乾隆,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