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体制高校,其实设定了一个方向,或者说一个圈。也就是科研导向,学术导向。这一点从高考的选择就已经开始了。从我们中学、高考的培养和导向来看,过分强调高考、竞赛等成绩。这些人才选拔的导向基本上就是一个结果,就是选拔智商或者说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培养科研苗子,今后读研究生,读博士,进而从事科研工作。教育部门在出台相应方案的时候,很多是站在国家的层面来进行规划。反映到高中,大多数其实就是追求本科率,重点率,甚至985率。但是从来没有大学、高中花费精力来告诉学生,作为一个人,有没有想过,这辈子要做什么,要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没有从人的角度来过多的考虑这些,不仅仅官方、大学、中学甚至老师、父母和学生自身都没有详细地思考。
其实大多数人,远远没有学到精髓。首先就问问题来说,很多人是不合格的。可能有人会说这个谁不会,太简单了,我小学就会。但是其实问一个好问题并不容易,有很多问题可能并没有标准答案,有很多问题可能我们一辈子都回答不出来?下面就来看一个问题,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追求985、211是为了什么?仅仅是因为这些学校看着高大上吗,仅仅是为了面子嘛?仅仅是为了好找工作吗?作为一个学生,一个人他在面对未来是有一些困惑的,这些困惑远不是多少分数,985、211,重点学科这些东西所能解决的。正所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什么学生没有自身规划,找不到自己的兴趣,迷茫。这是个耐人寻味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觉得第一,他们接触的圈子太小。整天都在高考科目,题海里面打转转。高中一共也就那些科目了,但是就连如此少的科目也要分为文理科。他们仅仅学到了一些将来很快就会忘掉的知识,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渠道去接触更广阔和更现实的世界。第二,学生们从来没有被培养一种能力和意识。就说高中学习的政治和历史两门课程吧,回忆下,多年过去,我们从这两门课程学到了什么,可能除了一些零星的历史知识还有共产主义之类的口号,基本什么都没剩下,其实学习政治和历史最重要的是一种思辨的能力,这种能力才会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所以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不能被学科、科研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了思维。而应该从更现实和更高的层次来思考人生的道路。如果按照惯有的思维,那么我们可能就是去上大学,读研,读博,甚至读了博士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