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教育婚姻育儿
家庭语言暴力,孩子心中永远的伤痕

家庭语言暴力,孩子心中永远的伤痕

作者: 风墨FoMo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11:40 被阅读0次
    001

    先来看六个真实的案例,来自于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对青少年犯的采访,详细情况可以搜索视频《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犯罪案例一:马俊(化名)因做事“笨手笨脚”,从小被父亲骂“猪脑子”。长大后,他因为赌钱欠下巨款,当他还债时,被债主骂“猪脑子”,勾起小时候被骂的痛苦回忆,自尊心受到极大侮辱,最后用手枪将对方杀害。

    犯罪案例二:曹夕(化名),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经常将怨气撒在他身上,骂他“怎么不去死”。后来,他在发廊给人洗头,将顾客烫伤,被理发店店主骂“怎么不去死”,点燃了他埋藏心底的恨意,最后他用匕首将店主杀害。

    犯罪案例三:张强(化名),小时候,因成绩不好,经常被母亲骂“就知道吃”。后来,因为补习班上认识的女友被他的同学抢走,并遭到对方辱骂“就知道吃”,他积压许久的怨气爆发了,最后用指虎将对方眼睛打瞎。

    犯罪案例四:唐亮(化名),小时候,因在社交场合给父亲“丢面子”,常被其骂“丢人”。长大后,经营父亲的饭店时,他遭到竞争对手骂“丢人”,联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辱骂,他恼羞成怒,用低头砍伤对方。

    犯罪案例五:刘家凯(化名),小时候,母亲身患重病,欠下许多债务。父母因为酗酒,时常骂他“废物”。之后,他外出打工,被车间主任骂“废物”,让他回想起父亲的无端责骂,他怒火中烧,用弩射伤对方,致其瘫痪。

    犯罪案例六:陈永浩(化名),小时候因学习成绩不好,常被父亲骂“是人都比你强”。长大后,迷上网络游戏,与朋友发生争执,被朋友辱骂“是人都比你强”,揭开了他儿时的伤疤,最后用土枪将朋友杀害。

    002

    六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当事人童年都曾遭受父亲或母亲的语言暴力,而正是这些语言成为其日后犯罪行为的导火索。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真的会变成一把凶器。”

    这些孩子的父母或许永远都想不到,若干年前,自己一句看似无心、再正常不过的骂孩子的口头禅,会在很久以后,将孩子的自由断送,也给其他人、其他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孩子扎在别人身上的凶器,是父母亲手递过去的。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研究表明,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联系。

    语言暴力不会在人身上留下伤痕,却会在心理投下永不磨灭的阴影。

    语言暴力,或如心底的腐肉,时不时散发出阵阵恶臭;或如内心阴暗面的恶魔,不知会在哪天冲破禁锢又向谁伸出魔爪。

    这就是语言暴力的威力。

    图片来自网络
    003

    什么是语言暴力?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或歧视性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本文所想表达的,是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孩子长期性、重复性的语言暴力问题,以下简称家庭语言暴力。

    中国家庭常见的语言暴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侮辱讽刺型,代表话语为:笨蛋、废物、蠢货、就知道吃、你真厉害(取反义)。

    二、贬低压抑型,代表话语为:丢人、怎么那么笨、什么都做不好、没用的东西。

    三、威胁恐吓型,代表话语为:再不听话我就不要/爱/喜欢你了、再不听话揍/打死你。

    四、嫌弃厌恶型,代表话语为:滚开、走开、我宁肯没生过你、没人喜欢你、我再也不管你了、都是因为你你爸才不要我了、你怎么不去死。

    五、抱怨哀求型,代表话语为:求求你不要再这样行吗。

    毕淑敏有篇文章《家问》,文中说:”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他们是那样幼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以为这就是人世间的模型,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对待他人,将紊乱和不协调传染到更远的范畴。更令人惊惧的是,来自不完美家庭的孩子们,彼此具有病态的吸引力,仿佛冥冥中有一块恶作剧的磁石,牵引性格有缺陷的男女,格外同病相怜,迫不及待走到一起。病态中的家庭,如履薄冰,全是悲剧。如果不能卓有成效的打断铰链,这种会伤人的家庭,就象顽强的稗草,代代相传,贻害无穷。“

    家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可谓深远绵长。

    相对于人的生命过程,孩子的成长期是短暂的。而在三观逐渐形成的时期,父母的每句话、每种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成人的一句玩笑话:“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可能会让孩子信以为真,害怕恐惧;而不断重复的侮辱性的语言,对孩子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

    心理学家库利有一个关于自我的定义:“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在孩子的成长期,接触的人主要是父母(也可能有其他抚养人,此处可适当进行替换),最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在这个时期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天,是权威,是整个世界。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自我感知。因为认识的局限性,他几乎无法判断父母语言的对错。尤其是当父母不断重复语言时,孩子更觉得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自己。

    父母说孩子:真是笨,这么简单都不会。孩子开始会怀疑,我笨吗?

    父母不断说:真是笨。孩子的思维会慢慢固化,并接受:我是笨的,我什么也不会。

    可是,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

    没有人愿意让别人总是揭自己的伤疤。

    忽然一天,孩子反抗了:我就是笨怎么了?我就是这么笨。

    眼中是怒火,内心却如寒冰。

    你发现,孩子长大了。身形竟如你一般高。

    你忽然感觉到自己的苍老。你明白不能再这么和孩子说话了,可是为时已晚。

    你强加给孩子童年的话语,孩子会在你老年时还给你,变本加厉

    不仅如此,语言暴力也极易传递给下一代。

    从小被打压的孩子,在成年后,会继续打压自己的孩子。“代代相传,贻害无穷”。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世界,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后,他生存的环境开始给他上色,他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家庭语言暴力如同基因般,深入细胞,融入血液。

    除非某天,哪代人自我觉醒,严格控制自己,不影响自己的孩子。

    可是,怎会如此容易?

    太多成年人,甚至老年人,每每谈到自己父母带给自己的伤害,都痛哭流涕。

    心理学家胡慎之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调查“你为什么内心深处无法原谅父母?”

    很多网友的回复让人唏嘘。

    我总记得小时候想让我妈抱或依偎在旁边,我妈总会很不耐烦地一把推开我:去一边去!如今都奔三十的大人了,依然忘不了那时候的阴影。我妈一直觉得委屈,觉得我跟她不亲,其实我也很无奈,小时候没得到过好脸色被打被骂被推开阴影太重。

    @——风荷举ya(妈网妈友)

    这已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例子了。毕竟,没有社会危害性。但是,除了“和妈妈不亲”这个表面现象外,我猜这位网友在与别人形成亲密关系时,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彼时,她向母亲表达爱的需求,被无端、反复推开。

    多次的被拒绝,会让她失去表达爱、判断爱、接受爱的能力。

    不管是朋友之爱,还是异性之爱。

    胡慎之也说过,“语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样,会立刻产生伤害,但语言暴力,就像是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狠狠拉上一道,这个伤口,有些人一辈子都好不了。”

    004

    出现情绪很正常,而正常表达情绪、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情绪却需要大多数人学习。

    父母要回想,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对自己的?孩童时期是否曾遭受某种语言暴力?自己当时的感想如何?现在的想法如何?

    如果没有痛苦的经历,恭喜你,你很幸运。

    如果不幸,你也痛苦,也憎恨,请务必下决心,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样或类似的伤害,不要变成伤害自己孩子的凶手。同时,要非常注意教育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在某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站在强者的立场给孩子扣一个沉重的帽子。

    孩子考试考不好,父亲骂:没见过比你这么笨的,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样也不会,那样也不会。题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干,没一样会干 的,将来能干嘛。

    反复如此说,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同样的场景,父亲和孩子一起分析题目,找出原因,究竟是知识点漏洞,还是粗心大意。

    不同的情绪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其次,父母要从内心认同,允许孩子犯错。

    很多父母,在做事情时,希望孩子像个大人。

    可是批评孩子时,又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完全不顾孩子的自尊心。

    试想,如果你犯了错误,同事这样大声呵斥你,你会做何感想?

    即使你犯了错误,上司训话,也不会如你骂孩子般,咄咄逼人、喋喋不休吧。

    在孩子面前,父母缺少尊重的意识。说得露骨点,父母是恃强凌弱。

    而放下家长的身段,降低姿态,尊重孩子,把孩子作为有自尊、有尊严、有思想、平等的个体对待,是走出家庭语言暴力的重要一步。

    如若孩子真的屡教不改,除非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否则,也没必要语言攻击。

    控制怒火是远离伤害的最好办法。

    最好的教育就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如若发现类似问题,要第一时间和孩子认错。

    孩子答应你的事情没有做到,大人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答应孩子的事没做到。

    如果想到了(大人应该都有说到做不到的情况吧),立刻跟孩子坦诚:爸爸上次说过带你去游乐场,但是后来加班没去成,我们这周末去吧。爸爸不应该答应你却忘记。

    孩子会无形中模仿父母的语言、行为动作,甚至思维方式。你反思,有错就改,孩子也会自我反思。

    孩子有情绪也很正常,父母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常听有的父母说,孩子一哭我就心烦,控制不住自己。

    试想,我们走了那么多路,读了那么多书,不也有情绪控制不住而痛哭的时候吗?孩子哭怎么了,你只需要抱着他,让他发泄完情绪就可以了。

    在孩子的情绪面前,记住不要入戏太深。

    我们有幸陪孩子走一段路,参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而不是一味强制他绑架他让他听命于你。

    古人云,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是时候住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语言暴力,孩子心中永远的伤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hy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