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3 19:54:44
格雷厄姆在评论市场对公司的错误定价时写道:“市场的错误也就是一大群人或无数人的错误。这些错误都可以追溯到这样一个或多个基本的原因:夸大、过度简化和忽略。”格雷厄姆写下这段话时也许没有想到,他一手创立的价值投资在多年后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当然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例如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也因为对基本教义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大乘、小乘,更有禅宗、净土宗、密宗等诸多宗派,这是很正常的。但在我看来,某些歪曲破坏了价值投资的真义,使之成为某种商业活动的装饰物,无异于所谓的“附佛外道”。
“本书并非有关‘如何致富’的书籍”
先从最简单的误解开始。因为巴菲特的成功和他的演讲(我认为他是世界最棒的推销员之一),价值投资这四个字一直是被镀上金子的,在大众看来,仿佛只要读些关于巴菲特的书,谁都可以快速致富。更有甚者,有些众所周知的基金,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持有着50倍市盈率(当期盈利是史上最高值!)以上的股票。
如果阅读格雷厄姆的著作,我们就会另有发现。在《智慧型股票投资人》序言里,他明确地写道:“本书并非有关‘如何致富’的书籍。在华尔街或其它任何地方,都没有必然而简单的致富之道。”
当然,格雷厄姆相当明确,用他的方法肯定能在市场赢利,不然他写这么多著作为了什么呢?他写这段话的本意是:“我们将十分着重投资者的心理层面”,他十分不希望读者因为女妖之歌而误入歧途,成为投机者。
为什么他如此谨慎地在序言中就这么告诫读者呢?我认为原因是价值投资即不刺激也不好玩,比起追涨杀跌的投机游戏差得太多,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在盈利水平上,都没有吸引力。
格雷厄姆的著作中有一个隐含的概念:你翻阅他书里所有的表格,最小的时间单位是年!甚至有某些表是以5年或者10年为时间单位的。这与技术分析的著作大异其趣:它们甚至分析短至10分钟的K线图。也就是说,格雷厄姆对公司和市场的思考,是以年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这对执行者耐心的要求非同寻常。
巴菲特也说过,他考虑的是买入的公司五年后能不能赚钱。这对于想在明天就抓到一个涨停的大众来说,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啊,无异于永恒。
但从逻辑上,这是完全说得通的。如果让我们拿自己的钱去开一个小卖店,要经历选店址、装修、招聘、采购等等必不可少的过程,谁也不会妄想第二天或者下个月,就能有10%的资本收益。同样,以格雷厄姆主张的低市盈,几乎注定了公司的当前前景并不看好,或者处于熊市。而公司基本面的改善以及市场对公司(或者整体公司)的再认识相对于大众的期望,肯定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格雷厄姆对盈利的概念,也与大众的期望相差甚远:在他看来,20%的平均年收益已经是不错的业绩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也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巴菲特比他的老师做的更好,但平均年收益也没有超过30%。被牛市冲昏头脑的大众,怎么会甘心于这样的收益?
同样从逻辑上,这也说得通。从整体市场来看,它的增长只能对应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有谁见过一个国家的GPD长期以20%的速度增长?而市场参与者的平均成绩,也只能对应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取得20%的平均年收益,是两个标准差,甚至三个标准差之外的事件。
所以我认为,价值投资与快速致富没有关系,也许最好在格雷厄姆著作的封面上就写上:“想快速致富者请勿购买”,与“教你抓住每日金股”刚好相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