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反脆弱》

作者: GideonXX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22:37 被阅读0次

打开手机朋友圈,不是冠状病毒疫情发展的热议,就是一罩(口罩)难求的困境。社会真的脆弱到这个地步了吗?翻看公众号古典少侠的《捐助者策略》,其实事情并不糟糕,只是反应不同罢了。古典同学面对突发情况并未恐慌,而是积极应对,通过尝试建立供需连接,不仅捐助了疫区,而且作为一个“超级节点”,一定在此次大灾过程受益,他及其团队的做法就充分体现了反脆弱牲。

提到反脆弱,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脆弱,脆弱与易碎相近,那反过来,不易碎的东西是不是具备反脆弱呢。好比一本从高处落下的纸质书,它完好无损,我们就认定他具有反脆弱的属性吗?这个问题,塔勒布用整整45万字给出了解释。简单说,高处落下受到冲击但完好无损,那叫做强韧;能够从伤害或冲击中受益,比如古典发起的捐赠活动才是反脆弱。归纳一下,生活中如果一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损失多过收益,那你相对这件事是脆弱的;相反,如果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收益大于甚至远远大于损失,那你对这件事就是反脆弱的。了解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反脆弱性,掌握并运用好反脆弱,会使你终身受益。

一、走出脆弱性的误区

为了深入理解反脆弱的属性,我们先看看它的反面——脆弱性是如何表现的。

受到冲击不能复原。一个玻璃杯,从高空落到地面上摔碎了,它相对地面就是脆弱的一个,在大公司工作20多年的员工失业了,相对于平时的生活状态,当下的生存技能也是脆弱的,比如2017年底,中兴网信的某高管接到公司强制性劝退的通知后跳楼了。舒马赫曾经在赛场上,那是叱咤风云,偶然一次事故,头部遭到重创,永远的离开了赛道,他本人相对赛车运动还是脆弱的。这三个例子有着相同的结局:事物的原本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不同的经历中还隐藏着另一个相似点,本来生活在一个可预见、规律性的周期内,但突然遭遇了黑天鹅事件,而也正是这一次,而且是仅有的一次黑天鹅事件,使他们永远的告别了原来的状态,并且再也无法复原。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刘邦在垓下之战前可谓屡战屡败,项羽者相反,在此之前一直是长胜不败,但正是垓下一役,彻底被击溃,那相对于战争来讲,项羽就是脆弱的刘邦,这是反脆弱的,刘邦的反脆弱性在于它的每次试错成本很低,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项羽就没有理解其中的奥秘,历史就这样书写了。

在犹豫中丧失行动力。是不是在你的一生中,只要不遇到黑天鹅事件,你就安全了呢?不一定,你也可能在不作为中死去。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布里丹之驴。说的是一只饥饿的驴,面对头尾两面相等距离上的食物和水,竟然在不选择中死去了。当时如果有人随机的在驴屁股上踹上一脚。它不管先走向哪个方向,先吃食物也好,先喝水也罢,吃完这头再走向那一头,它就不至于渴死饿死。你可能会想,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蠢的驴呢?当然,这只是一个假想的思想实验。但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那些出门准备一两个小时的女人们,在选择穿哪件衣服上犹豫不决,要不是有人催促——这个随机事件的加入,他们是出不了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犹豫呢?有人说,问题的关键是稀缺,不是时间上的稀缺,就是物质上的稀缺。我看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敢行动,行动可能会出错,哪怕是微小的损失,人们也不愿意。心理学称之为“损失厌恶”,只要你拥有了某件东西,你就舍不得放下,不管它有没有用?这也是屋子里东西越来越多的直接原因。所以,古之智者总是强调:“舍得”。但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预测中死亡。一个预言理论——火鸡之死。一只火鸡从出生开始就接受来主人每天的喂食,两个感恩节过去了,它都生活得很愉快,于是这只火鸡作出预测,它认为主人是爱它的,而且会一直把它喂养下去,直到终老。可不曾想,在他生命的第1000天,又一个感恩节到了,主人再次向它走来,它满心欢喜的迎接主人,这次主人带来的不是食物,而是屠刀。火鸡的预测为什么会失效?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事件并非遵循线性原则,事件的发展并不总是一条直线,要么向下,要么向上,更多的时候是呈s型的,你根本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未来。2003年sars袭来,我们抗击SARS,研制药物,寻找源头,在云南某个山洞找到了病毒的自然宿主,在随后的埃博拉、禽流感,包括鼠疫的抗击中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经验,可那又能怎样呢?再次面对2019-ncoa,我们一样不安,一样惶恐,一样不能从容应对。这也告诉我们。确定的事件实在是少数,不确定才是常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盲目预测,只会助推现代社会的脆弱性。

在干预下渐行渐远。你们知道美国自由之父华盛顿是怎么死的吗?他是死于放血疗法,本来华盛顿的病不是致命的,但当时医生对于未知疾病的通用做法是放血,每天放一盆,就是没生病的人也会被放死,这就是现在提出的医源性损伤。在美国医疗失误所导致的死亡率仍是车祸死亡率的3倍到10倍。人们普遍认为医生误诊导致的死亡率超过任何单一癌症所导致的死亡率,可是即便我们知道了医源性损伤的原理,我们仍然习惯于干预,好像不做点事情,对不起自己的工作。感冒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便现在大家普遍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普通感冒是用不着吃药或者抗生素治疗的,但人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担忧,不只是感冒,还包括其他小病。如果去了医院,医生只是给出了一些口头上的建议,我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直到医生开出了药方。结果病菌在体内产生了耐药性,再次感冒只好增大药量,甚至使用破坏性更大的药物。当然,塔勒布也不是完全排斥干预,它只是提倡不要过度干预,有些问题需要让系统自行运行,有些极端问题也还是需要适当干预。

所以,脆弱性事物表现出的喜欢预测,擅长干预,其实源于对稳定的过度追求,人们骨子里还是想安于现状,不想犯错耗费更多的精力。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想法和意愿,反而带来更大的失误,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失。当这种结果出现时,尤其面对巨大压力时,人的潜力往往又被激发出来,最后用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弥补过去因懒惰带来的损失,这也是线性思维典型的特征。

二、理解反脆弱的本质

再次回顾反脆弱的定义:“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反复揣摩这句话,核心是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解读,在不确定中受益需要的着力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对称。不对称也称作非线性。一块一吨重的巨石和同等重量的碎石作用力是完全不同的。以前有一个国王,一天他的儿子顶撞了他,他一怒之下下令处儿子以极刑,方法是用一块巨石砸向儿子,其实就是死刑。过了一天,国王想想顶撞这件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想砸死儿子了。但国王一言九鼎,金口一开,怎能食言呢?正在苦恼之际,一个大臣出了个主意,把这块巨石砸碎,然后用小石子一块一块的丢白王子,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块十公斤重的大石,会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比一块仅有五公斤重的石块,所造成的伤害的两倍还大的多。也就是说一件罕见严重事件的影响将远超过较小冲击的累积影响,这就是不对称性的本质。

生活中不对称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在早上八点到达机场,那你早上从家出门不是七点半,至少也得七点钟。实际情况是,一条道路上车流量增加10%,道路的拥堵情况增加可不止10%,而是几倍甚至十几倍。因为拥堵与车流量的函数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

事实上,社会上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不完全是孤立的事件,或多或少都有关联,各个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不是每一个独立事件结果的相加,这也是蝴蝶效应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永远不要踏进平均深度只有一米深的河流(有些地方深达十几米),也不要仅凭平均气温21度这个信息,作为老人选择养老地的依据。

其次,没有清晰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非得是另外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或前提,最多这件事只是一个催化剂。这也告诉你,世上充满着不确定性,没有几样东西,靠线性模型可以推导。既然世上不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你也就没有办法对未来做出预测,也就是说,随机变量太多,你根本没有办法依据线性原则或机械模型对未来做出预测。

2011年,奥巴马把当年未能预测到埃及爆发的革命归咎于情报失误,事后分析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忽略了那些统计不被看中的尾部因素,即被压制的风险产生了作用,而不是他们认为的最后一根稻草,即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个单一事件。事实上,再小的事件也是一个系统,它是由若干甚至成千上万个小的事件组成。

理解了这一点,你还要接受一个残忍事实:反脆弱性是有层级的,大系统的稳定是靠牺牲小我获得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换来日后造船业的进步,每一次失事飞机都增加了航空飞行的安全系数,数十次小的森林火灾,降低了森林大火的可能。

再拿人生来比喻,你的人生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把人生切割以十年1个时间段,甚至再细分把每天作为1个时间段,这些小的时间段相加构成了你的整个人生。那关键问题来了,你是愿意用其中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小的错误,换取整个人生的辉煌呢?还是一辈子不犯错,过自以为看得见的人生呢?如果你选择前者,那你就必须牺牲掉前面那些1小段1小段貌似糟糕的人生,直到突破那次可能给你带来无限收益的点。这也是你所有能了解到的、成功人士的经历,正是这种江波动,需要你不断的应对,通过一次一次应对或者说是试错的,最后找到正确的路。如果你真想预测,你唯一可以预见的是:变化如影随形,黑天鹅也一直都在。不确定的是,黑天鹅出现了,你是受益还是受损?

第三,接受压力即动力。艺术家成长于饥饿之中,奥维德就认为困难唤醒了天才,乔布斯也信奉“保持愚钝,保持饥饿”,这也反映出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效应。

塔勒布认为,这种过度补偿,尤其是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这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超能力”,而且过度反应机制往往隐藏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比如人们从欢乐的气氛中洞察不和谐的声音,在大声的喧哗声中辨识不一样的信号,骨折后重新愈合的地方,比原先的骨头更坚硬,长途飞行后,最好去健身房锻炼,以消除疲劳,而不是坐下来休息。如果你想压制从大脑中蹦出来的某个想法,结果是越压制越忘记不了,这也是失眠的诱因。信息也具有这种反脆弱性,如果你想传播某种思想,就争取让执政者把它列为禁止传播的对象,从古至今,所有的禁书最终都被广泛流传。

其实所有生命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反脆弱性。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点无需证明,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因”的概念总是模糊的,而复杂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压力源或借助压力源向其组成部分传递信息,所以身体之所以能够获得有关周围的信息,不是源自逻辑机制,智慧和推理能力,而是感受到了压力。

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英语什么情况下最快,就是把你丢到一个英语环境的国度中去生存。当你身处困境,特别是在表达某些迫切需求,比如上厕所,在与人沟通时产生了错误,你去到了厨房,事后那个上厕所的短语一定会终身难忘。现已证明,骨骼密度也与压力指数息息相关。印度、非洲部分传统社会,我们看到头顶水桶或谷物劳作的人们,他们的骨骼强于普通人,而且衰老周期也长。

相反,安逸是通向堕落的道路,航空领域最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自动化飞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飞行员面临的挑战,由于长期缺乏挑战性,飞行员的注意力和技能逐渐钝化,而且真的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一般有经验的汽车驾驶员也一定告诫过你,汽车驾驶最危险的时候不是崎岖的山路,而是高速路上一段很长的直路。

所以,你要始终提醒自己,世界是不确定的,事物是非对称的,找到那些与己相关的不对称性,接受和保持压力,你就能在不确定性中受益。

三、从不确定性中受益

反脆弱性属于这样一类人,他们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变成事业,他们勇于冒险,舍得放弃。在拥有了正向的不对称性后,世上再没有什么能够把他们击垮。

一要建立冗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往理解这句话是做好准备的意思,这没有错,更有效的方法是多做准备。如果你们读各类战争著作,你一定会发现军队打仗会留有预备队,哪怕一次也用不上,但是还是要有。一方面预备队是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两军交战打得难分难解,这时有一只新的力量加入战斗,哪怕力量再小,也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那是打破平衡的关键点。事实上,预备队在每次关键战斗中都会发挥突出作用,这种编队预备队的做法就是一种冗余。现在我们普遍都认可防范地震的主要做法有两条:一是建筑要符合抗震标准,二是储备救援物资。这第二条就是冗余的做法,因为大家已经接受了地震不可预测这个事实。现在的抗击2019- ncov同样道理,疫情过后,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物资储备,一定会建立冗余机制,毕竟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当然冗余可能是一种浪费,除非发生意外情况。然而,意外通常会发生。还是2011年的海啸,日本福岛核电站其实是按当时能承受历史最强震级的地震标准建造的,建造者没想到的是,本身历史上那一次最糟的地震也是突如其来的,没有先例。事实上,大自然却有着最好的冗余机制,人的身体更是如此。人体用来排毒的两个肾,平时一个就够用了,另一个只是以备不时之需。额外的器官,还有额外的容量,包括神经系统,动脉机制,还有肺。人体的过渡反应也是一种冗余,肌肉比较有代表性,你在健身房每一次超过原有抗压极限的训练,都会使你的身体更加强壮。

从挫折中产生的强于常人的动力和意志力也是额外的能力,与储备石油应付动荡无异。春秋时期,吴越之争,无论是夫差复仇期间的“必毋忘越”,还是勾践的“卧薪尝胆”,都是通过从压力中感受信息,学习新的适应技能,不断做出好的调整,建立了额外的能力和力量。结果,“低效率”、有冗余的事物往往也是非常有效的。

二要采用杠铃策略。书中引入了两个虚拟人物,胖子托尼和学者尼罗,他们两人都具备反脆弱性,只是胖子托尼更接地气。他使用的模型很简单,识别脆弱性并在脆弱性的反方向上下注。尼罗也曾说过,就算你花了差不多9000年时间读完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分区的200万册书籍,所学东西还不如跟胖子托尼吃几顿饭学到的多。

胖子托尼所用的模型就是塞内加的杠铃。用杠铃做比喻,并不是说杠铃的两端是对称的,而恰恰要说明的是,杠铃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用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处理问题,而不是单独使用中庸模式。有个金融学上的例子,最容易解释杠铃策略。如果你想在投资上取得很好的收益,那你需要用90%的资金以现金或持有保值货币的形式储存起来,剩下10%的资金则投资风险极高的证券。那么你不管遇上多大的黑天鹅,损失再大也超不过10%。相反,如果你碰到了正向的黑天鹅,那10%的资金带来的收益可能没有上限。

金融杠铃策略所表现出的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同时,让正面黑天鹅顺其自然的发挥效用。而这里面最大的价值在于“损失已知,收益无限”。这也告诉我们,无论证券市场投资,还是别的投资项目都不要“All  in”。记住一点,你的人生是分段配置的,不是只有一种可能。

三要争取选择权。选择权是什么,选择权意味着你有权利,而不是义务干某件事。对于赚钱养家的人来说,选择小企业优于大企业,大企业优于体制内工作,原因就在于服务对象的多寡。你在小企业工作,短期内的不稳定性也势必带来工作转换的波动,一旦你适应了这种波动,你就拥有了选择权,就如出租车司机一样,你具有了拒绝和选择雇主的权利(雇主很多)。而大企业工作,特别是某些体制内几十年稳定的工作,你会失去选择权。工作变成了你的义务,不论你是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放弃,你失去的不仅是锁链,更可能是全部。孔子是拥有选择权的典范,他的观念:“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这个诸侯不行,我可以换一个服务对象。没有好的雇主,我也可以去乡下做学问。

选择权还有一个属性,它并不关心平均结果,而只关心有利因素。也就是说,你要不断寻找那些有利的不对称性,这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且不确定性越强,可选择性的作用越大,你的表现就越好。比如作家,艺术家甚至哲学家的作品通常,只有少数人的喜欢比有大量欣赏他们作品的人更好,他们的收入也不是所有粉丝投资的平均数,而是一小撮最忠实粉丝带来的效益。同样,这也是奢侈品行业经久不衰的秘密。因为不论社会如何动荡和变化,总是会有人占据财富的顶端,而富人对奢侈品的需求从未改变,变了的只是富人的群体。

对于社会中的普通人来说,你怎么去拥有这种不对称呢?方法只有一条——理性试错。任何试错都可以被视作为一种选择权,只要你能识别有利的结果并利用它。当然,试错必然承担风险。多数人不愿意去冒这种风险还是源于损失厌恶,特别是尊严上的损失。其实,当你勇于承担风险,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反而会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如果还有什么羁绊的话,你就大声地喊出那句话:“你一无所失。”

玻璃杯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面对对变化。请记住,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就不知道脚下的力量;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相关文章

  • 再谈《反脆弱》

    打开手机朋友圈,不是冠状病毒疫情发展的热议,就是一罩(口罩)难求的困境。社会真的脆弱到这个地步了吗?翻看公众号古典...

  • 【反脆弱】再谈少即是多

    当我凝视一个陶瓷咖啡杯时,我意识到脆弱性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由此带出一个非常简单和实用的启发法:一项发现越是简单...

  • 《反脆弱》:脆弱与反脆弱

    一、脆弱 2019年开始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人身体抱恙,失业,生活捉襟见肘,焦虑与忧郁的阴云笼罩。这就是我们眼前遇见...

  • 《反脆弱》(一)| “反脆弱“与“反“脆弱

    摘要 《反脆弱》是塔勒布继《随机漫步的傻瓜》及《黑天鹅》之后的又一部典型图书。这三部书最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前...

  • 《反脆弱》读书笔记

    《反脆弱》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反脆弱》主要讲了什么是反脆弱,反脆弱性产生条件以及如何运用反脆弱来指导生活和工作等等...

  • 0079【《反脆弱》之少即是多,用心留意身边的事,这些事情就在那

    【《反脆弱》之少即是多,用心留意身边的事,这些事情就在那里盯着我们】 大家好,我是闻问。 【原文摘抄】 再谈少即是...

  • 《反脆弱》~读书笔记

    一、认识“脆弱” 二、什么是“反脆弱” 三、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 四、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一、认识“脆弱” 了解“...

  • 反脆弱

    DAY3 一、认识“脆弱” 二、什么是“反脆弱” 三、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 四、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二、什么是“反...

  • 《反脆弱》——透过“脆弱”看“反脆弱”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稳定、规避风险,可恰恰是这种表面上的稳定,带来的可能是无可挽回的风险,是脆弱不堪的。而“...

  • 刷视频刷出的反脆弱

    《反脆弱》——身边的反脆弱,没想到昨天刷视频竟然也刷出了“反脆弱”。 自从读《反脆弱》开始,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这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谈《反脆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lm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