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何要用“拂尘先生”四字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取拂尘二字
二、先生,则是教书先生而已
我始终觉得老师二字终不及先生二字来得亲近且大气,可以俯身,亦可以仰望。这在当下虽是个加上姓氏就可以被称呼的字眼,却又是一个可以遥想到鞠躬的场景。
先生,几千年的敬语,被冬烘烤过,也被秋肃杀过。我上小学之时,私塾和学堂早已远去,戒尺和鞠躬早已不存,破四旧里,先生落魄;三十年后的市场化中,先生贬值或被作价。
教育大景,江河日下入大坝,蓝天白云走黄沙。
为期一个月的支教生活,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余生,愿为先生育后人。
这几日,读民族史学,翌然发现,国之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立充沛,国体向上,例有民国时期那批为民族命运、国之复兴奔走的先生们。国之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天社会也浮躁不堪,国之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乃为国之命脉也。千年大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百年国运看教育,教育百年看先生。
当我站上这三尺讲台,内心是不平静的。
我所理解的教书先生,不仅仅是指教人知识让其取得优异成绩的,更是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学生立身处世之道,待人接物之礼的人。真的有些时候我会回想在这个时代,为什么就出不来像五四运动到解放前那段时期那样德才兼备,既能给学生讲的了课,又能给学生授以为人处世之礼,同时在民族危亡之际又能出来警醒世人,勇担民族之大任的老师呢?
可能真的是这个时代变了,或许变得也不仅仅是这个时代,更有可能是这个时代下的某些国民知识的匮乏和道德的丧失。嗟乎!师者之道远乎?
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是大相径庭的。
那时,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年代,先生们不求苟全性命,更不不求闻达,只愿为国传承和担当,就像老母鸡庇护自己的小鸡一样,以弱身抵御强世,为学生提供学问坐标和人格营养,风骨与风度可见一斑。
可是如今、此刻、现在很多高校的老师不是在搞学术而是在搞行政,每日算着何时才能上位,心中毫无学生和学术,这种老师在现在的大学还少吗?呵!真的是大学不是谓有大师之名而是谓有高楼大厦之名罢,实为国家与民族之不幸!
学校犹如水,师生犹如鱼,其行动犹如游泳,大鱼在前,为向导;小鱼在后,为从游。从游久之,其耳濡目染观摩之效用不为而成啊,然如今大鱼非正,小鱼何其正焉?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