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第三讲,人的神气。
成语里有一些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神清气爽,心领神会,里面都讲到了神。
你体会过神的状态吗?
除了情志之外,中医里认为人还有精神魂魄。内经上阐述了生命诞生的过程:人的生命不是简单的物质组成-卵子和精子。他有一个灵魂,或者称为神。这个观点和很多宗教相似。所有的传统医学都会重视这个部分。一切生命的开始是天地之气化生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人的生命来自自父母两种不同的生命力合在一起。
之后产生了什么?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搏谓之神。人的生命就是这样来的。精神有了。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为是魄。魂魄也有了。
这个精神魂魄的东西是属于意识之前的东西。
接着后天的心智就来了,称为识神。七情六欲产生于此。
人的身体就像一个蓄水池,当我们把精气神往里收回来,这个蓄水池就能慢慢的充满了。但是还有一个相反的过程,那就是开,相当于消费。如果情志内伤,机体会修复,但是体内物质就被损耗了。往往这个内伤的过程,不会一闪而过,会有相当长的一段症状期。身体的正气也会慢慢消耗。
用脑过度也是一种损耗。人的大脑是产生志意的器官。如果我们用脑用的太多,就会消耗精气神。人的起心动念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的太多。当人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这个我是有体会的。如果到了晚上8:00以后还要干动脑筋的事情,那么完成了这个事情以后,就会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办法入睡。
身体弱的人,精气神都动不动容易被外物他人引动。收不住就会引起各种症状。
我们普通人因为输出大于输入,神气基本上都是扁平不充盈的。真正的补是减少耗。把耗伤精气神的事情慢慢停掉。熬夜,邪情私欲,很伤身体的。
人睡觉的时候是能补充神气的。这个过程是所谓“魂交”,是魂与气交。气就是魄,所以我们叫气魄。“其寐也魂交”,真正睡着了,神气两相交,所以第二天精神饱满;没有睡觉的话,神气没有交媾,那样就不行了。“其觉也形开”,睡醒了像花一样,神跟气充沛了,因为他两个相交了一夜。睡够了,咚,起来,充满了气与神,花一样张开了。
还有,住到环境好的山区、海边、湖边,周围人不多。也没有过度开发,那些地方的自然能量是非常大的。在深山或者自然力量占主导的地方静心住一段时间,会有不同的感受。两年前,我去张家界旅游,发现每天晚上都睡的很好。说明那个地方地气很厚,这个就是补。
还有一些方法,就是通过站桩,打坐等,通过阖慢慢地积蓄能量,蓄到一定的时候,就能把身心内的瘀滞通开。因为它们很好的阖住了神气。
箴言: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善养生者,亦宜暂远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金元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很多人在一些时期,例如身体虚弱的时候,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进而引起情绪大爆发。
其实,如果我们能首先做到中性的平衡,情绪强烈爆发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原因就在于一旦我们足够平衡,内心足够宁静,任何的情绪,在它刚刚出现的同时就会被我们察觉到。而一旦察觉到,并且这些情绪还未产生足够强烈的势能时,要释放它们就会容易得多。
实际上,爆发的情绪是许多次类似的情绪能量一直遭到压抑或无视的最终结果,被积压的能量触及到了它的临界点而最终爆发,
处于平衡与宁静中的敏锐觉察将允许我们即刻发现问题,也即刻以正确的方法释放它,而不至发展到最终爆发的阶段。
不过,要做到正确的情绪释放就需要我们首先不以惯性的方式试图压抑和抵抗它,或是觉得这些情绪是在搅乱你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不要评判它,也不要继续的搅动这些已升起的情绪能量,先以你的平衡与冷静允许它的自然呈现。之后,他会慢慢减弱,以至消退。
这种情绪释放的方法很轻柔,舒缓,不会伤害身体健康。这些从识神里来的七情六欲,古人很早就教导了很多方法来疏导它,我们所知道的放空,意指也在于此。
感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