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自己学琴和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眼高手低,指要求的标准很高,但实际上做不到,或者想法很多,认为实现起来很简单,自己能轻松办到,但是自己不愿意或者懒得去抬手。(来自百度百科)
我看着琴谱,知道每个音符的名字,也知道在钢琴上这个音符对应的琴键,觉得很简单,可是当我开始练习弹琴时,却手指忙乱,不听大脑指挥。看着那么简单的音符,却一下子弹不好。
经过思考,我发现我缺乏的是深入分析这段乐谱,并进行大量的练习。认识每个音符,类似于认识每个汉字,单纯地看每个汉字,我们并不能知道文章的意思,需要按句子来读才能更理解。分析一段乐谱,相当于分析段落中的每句话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只有分析清楚了,才会了解文意。在学琴时,也是一样,首先要分析,让大脑明白音阶的起伏。然后,一定是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建立大脑和手指之间的联系,训练手指听从指挥,甚或达到不需大脑下达指令,手指自己就可以很自然地能够找到下一个音符,弹出动听的音乐,如同我们在电脑键盘上敲字。
辅导一个学生,备考中学,知识点都知道,可是看到一道题,却不知如何下手。待我给他讲解一遍之后,要求他按照我书写的步骤记录在他的本子上。学生不是很情愿,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当我问他是否清楚了,他说清楚了。当我请他重新做一遍时,他却说不出来也做不出来。之后,我又耐心地给他一步一步讲解了一遍,他口上说会了,却仍不愿动笔记录下来,而且还是无法自己解答。
刚刚开始时,学生不会做,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这并不怪他,老师可以解释给他,开拓他的思路。但学生后面的学习态度,就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因为他在老师解释之后,认为自己会了,实际上却还是不会。这时,他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步骤,一边写,一边想,真正理解题目和解题过程,动手又动脑。然后,再自己尝试着重新做一遍这道题。如果会做了,那说明真的学会了,可以找一些类似的题目加以巩固。如果还是不会,那么可以分析卡在哪里了,可以再请教老师。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若想做到不眼高手低,需要的是分析、理解、勤动手、勤动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