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破窗效应”。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然后停放在不同的地方。
一辆车停在加州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他将停在布朗克斯区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也给打开,结果当天就被人给偷走了。
而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放在那一个星期也没有被偷走。
接着,菲利普·津巴多用锤子将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
后来,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心理学家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
这个理论在现实生活其实到处都有所体现:
楼梯道的拐角,原本很干净,可是一旦有人在那里丢了一小袋垃圾,而没有得到及时清理,那么短短几天,那里就会被垃圾堆满。
再比如刚刷过白漆的墙面,只要有人往上贴了第一张小广告,在之后的几天里,这面墙就会迅速地被铺天盖地的小广告所占据。
你会发现,原本只是一个小问题,可是一旦不及时处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大,直到引发严重的后果。
这么说来,”破窗效应”不仅危害很大,而且很容易发生。
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走进它的陷阱里呢?
1、养成自我觉察的习惯
这一点跟自我反省有些类似,大概都是指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到一定的结果。
可是,反省更多的是用在你已经做完一件事之后,来反思之前的行为,而自我觉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
在你做之前,能不能察觉到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是错的;
在做的过程中,能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做错了,然后立即停手;
在做完之后,能不能及时醒悟,自己刚才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大脑中装了一个全天候的检测仪,对自己的举动进行实时的监测。
一旦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你也就不会再跟着众人一起闯红灯,学别人走草坪抄近路,更不会随波逐流,在什么都不知道的前提下,就开始攻击某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觉察,不要盲目从众。
2、及时地查缺补漏
很多时候,我们身上非常容易就出现第一扇“破窗”,有可能就是一些无心之失。
但是,如果我们放任不管的话,最后就会酿成大祸。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是这个道理。
自我觉察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而及时改正才是关键所在。
否则,一而再,再而三地拖着不改,我们就会变得麻木,最后变得无所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把家里搞成垃圾堆的新闻。
一旦养成了习惯,再去改,就晚了。
要记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3、营造一个积极正向的环境
大家应该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它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尽可能地给自己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
你想,要是周围都是在学习的人,我们学习的热情一定会有所上涨。
我想,有的人一定想说,要是自己实在没办法改变大环境怎么办?
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营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小环境。
比如将你的房间打扫得干净整洁,桌位上放上要看的书,要写的作业。
即使外面嘈杂喧闹,当你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一切就安静了下来。
生命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破窗”,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不逃避,不纵容,及时修补,那么,你一定会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