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灵感写作学习
《小欢喜》海清发飙: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捷径,只有这一条

《小欢喜》海清发飙: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捷径,只有这一条

作者: 精读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10:21 被阅读602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41天

    01

    《小欢喜》里有一集,儿子方一凡因为成绩跟不上,有一点跳舞的天赋,又无心学习,于是萌生了参加艺考当明星的念头。

    妈妈童文洁立马变脸:“你就是当明星,也得有文化,有修养,也得学习。”

    对于为什么要读书,童文洁在刚开始的几集里,就曾掏心掏肺地跟儿子说:“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妈妈没有任何背景,我们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就指望你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了。”

    的确,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正途,就是读书。

    因为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考上好大学,争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毕业后才有可能接到大公司抛出的橄榄枝。

    前段时间,华为就爆出猛料:对8位2019届顶尖毕业生,实行年薪制

    年薪多少呢?最低89万,最高竟然达到了201万,一毕业,即成百万富翁。

    为什么一个应届生能够享受如此高的待遇?

    因为这8位“百万年薪”拥有者,学历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

    有人说,这只是个例,类似这样的名校博士生每年成百上千,真正能拿到华为百万待遇的也就是凤毛麟角。

    但其实,像华为这样愿意花重金笼络人才的公司不在少数,许多大公司对今年的博士应届生开出的价码都不低。

    你看,全社会都在狠狠奖励会读书的人。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回答:分配稀缺资源的手段。

    这里所说的稀缺资源,其实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就是所谓的好大学。

    在国内,好大学不多,要想争得这样的稀缺资源,高考,就是最公平的选拔机制。

    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高考,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高考跻身好大学,实现人生的逆袭,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有人可能会反驳,不读书的人也未必没有出息,毕竟我们还是会听到类似“班级里第一名给倒数第一名打工”,“学习好的当员工,学习差的当老板”、“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等这样的新闻。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的事件会成为新闻呢?就是因为它稀奇、罕见啊。

    新闻不会告诉你,那些知名企业的老板或高管,都是名副其实的名校学霸。

    02

    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其实是对“读书”理解得过于片面了,这也是人们对读书的一个误解。

    读书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上学,接受学校教育;一个是阅读书本,学习新知识

    无论哪一个含义,都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因为人的成长,就是突破认知半径、学习半径、社交半径的过程。这也是读书的使命。

    季羡林在他的散文著作《一生自在》中提到德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

    德国有一个词儿是别的国家没有的,这就是“永恒的大学生”。德国大学没有空洞的“毕业”这个概念。只有博士论文写成,口试通过,拿到博士学位,这才算是毕了业。

    德国没有规定学习的年限,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无限期地学下去。

    很多人看到比尔•盖茨辍学,却没看到他每年坚持读50本书的习惯,相当于一周读一本。

    把这一习惯践行到极致的还有巴菲特。他在投资生涯开始之初,每天读600到1000页,现在每天仍有80%的时间在阅读。

    为什么这些人已经成功了还要读那么多书呢?

    因为他们知道,读书,并不仅仅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富有的习惯》一书的作者托马斯•科里,曾花5年时间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万富翁的日常习惯。

    结果发现,88%的富人每天会至少阅读30分钟,内容以自学和自我提升类为主,大多数人都不会为了娱乐去读书。

    那些因为吃不了学习的苦而辍学的青少年,自以为逃离了学校教育,不读书也能靠当网红赚钱。

    他们不知道的是,仅凭一时的噱头,没有真本事,一旦失去“粉丝”的宠爱,就会被打回原形。

    游戏主播左佳成,12岁“出道”,“职业”高峰的时候,能吸引10万的在线观众。

    2015年的一段时间,左佳成的月薪高达3万,黄金时段甚至可以超过10万元,王思聪也曾和他合过影。

    父母非常为儿子骄傲,甚至亲手帮儿子办理退学手续,大力支持孩子直播赚钱。

    但好景不长,由于直播中的左佳成言语表达相当无聊,也不会跟粉丝互动,单纯只是一位技术性的游戏主播,于是人气慢慢下降,最后压根就没有人记得他。

    没有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就算当下再有人气,也无法保持稳定的流量和粉丝。

    高质量的输出,和读书密不可分。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67:终身学习者》中说: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03

    还有一些人,总觉得读了很多书,能派上用场的少之又少,所以干脆就不读了。

    这是人们对读书的第二个误解。

    说知识无用的人,其实是他所拥有的知识无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知识是别人的经验概括,它是死的,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里。

    只有知识被我们所记忆、理解、消化和吸收后,转化成了认知,它才真正被我们应用。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认知灵活应用于实践,就会有新的认识和感悟,并融会贯通,逐渐变成“智慧”。

    《高效迭代》一书中提到一个经典的五步画马法:

    第一步,画两个圈圈;

    第二步,画上脚;

    第三步,画上脸;

    第四步,画上毛发;

    第五步,添加其他细节。

    然后就大功告成了。

    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和这个画马的原理如出一辙,很多道理就类似上面这个画马的方法,但光靠这些,怎么也画不出一匹栩栩如生的马来。

    想要把马画好,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理论,这就需要通过读书来获取,比如有关“马”的知识,包括一匹马的形状、构造、颜色等;还有关于“绘画”的理论,包括色度、明度、色调等。

    其次,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这里指的就是绘画的技能,这也是把绘画知识转化应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借助大量重复练习,使技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才能算得上是把知识转化成了认知。

    很多人觉得知识无用,就是缺少了这个练习的过程。

    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个报道,说一个73岁的退休大学教授,在驾车的过程中与一辆出租车发生了轻微的摩擦。

    结果在和交警处理事故的时候,老爷爷竟凭借自己精深的物理知识,演算了两道物理题后,力证了自己无责。

    你看,那些真正掌握了知识的人,真的是随手就可以拿来用的。

    04

    读书从来不是无用的,哪怕现在不能显现出作用,但书中的知识已经变成了你实实在在的经历,变成了你人生中真正的财富,等到某一天,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都看过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主要拍摄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小孩。

    从孩子7岁拍到他们到50岁,最后发现,精英的孩子还是精英,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于是人们得出结论:阶级的壁垒如同思维定势,几乎牢不可破。

    但你是否发现,纪录片里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打破阶层壁垒的农村孩子尼克,就是通过读书实现的人生逆袭。

    他出身底层,但考上并且读完了牛津,最后当上了教授,带领自己的家族彻底改变了命运。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普通孩子来说,却是一条捷径。

    打破阶级壁垒的思维核心就是:终身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欢喜》海清发飙: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捷径,只有这一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xf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