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干扰众生,也是一种度众生

作者: 小朱品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23:07 被阅读47次

最原始的佛教,不说大话,注重实修,持戒精严,自求解脱,随缘度化。而后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自称大乘佛教,将以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

大乘佛教美其名曰要“普度众生,行菩萨道”,将小乘佛教视为只顾自度的“阿罗汉”。听起来,大乘似乎比小乘更胜一筹,而实际上,只是胜在“名词”上。

这篇论文,我不是想说大乘和小乘哪个更高明,只是想说: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做到才是真乘。

现在很多佛教徒皆以“大乘普度”自居,首先我对此宏愿表示由衷赞叹。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真正能度众生者少之甚少,更多只停留在口头宣誓上。原因何在?无非对自己没有一个真切而深刻的认识,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陶醉在一种看似高妙的幻象当中,从来不去扎扎实实地修炼自己,甚至看不起那些“专注修炼”之人。

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自己都没有修好,整天高呼要普度众生,看到谁钻研经教、一心念佛、打坐参禅或离群索居等,就一脸蔑视地说:“学佛的根本是在普度众生,要为众生做牛做马,不是做个“自了汉”,徒个清闲!”

这种“大话”或“废话”想必很多人已经听烦了,我一直坚信,众生绝对不可能被你嘴巴“说醒”,只可能被你的能量“感化”。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道理随手拈来,人们更不愿听你讲道理,而是想看到真格的。所以,当今弘扬佛法,应该少说“度人”的大话,多做“自度”的实修,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纵观古今高僧大德,哪个没有经过一番自度的历炼,才真正具备度人的资本。而如今的我们,只宣扬其度人时的孜孜不倦,却忽视其自度时的勇猛精进。

释迦牟尼十二年钻研苦行和外道是白修的吗?虚云大师岩洞三年是白待的吗?密勒日巴一个劲地躲到山里修苦行是怕见人吗?南怀瑾先生闭关三年阅藏是执着经教吗?那些道教的大仙们更是典型的“自了汉”。

但关键是,人家都成就了,而我们整天鼓吹要度众生,自己却一无所成。以至于很多人看到你来“度”他,都唯恐避之不及。到头来,众生没度成,反而把佛教的形象也给毁了。我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这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常见案例。

末法众生,习气颇重,你我都是其中一例,不是我们学了佛,就立马高人一等。我们必须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修行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我们自身精进地前提下,众生尚且顽冥难化,何况是同等级别、甚至还不如他们。

因自身修为不够,定力不足,很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弊端:1.自己说的没有做到,让人心生疑虑及厌恶。2.度众生时并未发自内心,只是搞形式主义,孔子所说“色难”是也。由于急功近利,处理问题常常情绪化,让人敬而远之。3.本来想度众生,结果竟多被众生拉下水。
因好高骛远,却志大才疏,对待自己的同门师兄也颇为苛刻。看到有人打坐,就批评人家在行“枯木禅”;看到有人隐居,就冠冕堂皇地以“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斥之;看到有人钻研经教,就说人家是书呆子;看到有人念佛,就说人家太执着佛号……

在那些以“大乘普度”自居的人眼里,貌似别人都得时时刻刻穿梭在“众生”当中忙来忙去,才算真修行。

我这么说,并不是否定那种“大乘普度”的精神,而是我们要搞清楚一点,你所谓“度众生”目的到底是什么?无非是让众生在精神或物质上得到满足。但很多时候,众生本来就感觉挺好,我们不要搞破坏,就已经不错了。

别人好不容易考上博士生,你给人家来一句“若不见性,终是迷惘”;别人好不容易在世间有点成就,你给人家来一句“不知生从何出来,死往何处去,再成功又能如何”;别人信仰基督教,你给人家来一句“基督不是究竟之法,唯佛教最为彻底”……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在度众生,实际上只是一种假借佛法,而想让别人都“臣服”于你的变相私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即是不注重自我修炼,只想着教化别人。

每个人的根器因缘不同,能够走进佛门,实属不易。其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修行方法,一定是他当前能够感到惬意舒心的。哪怕他离群索居,哪怕他一心念佛,哪怕他闭关阅藏,无论是出家也好,在家也罢,他都是在用当前适合自己的方式修行,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时候,不要拿你的“知见”去干扰别人,也是一种慈悲。

庄子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每个人的性情和志向不同,想要让众生真正幸福安乐,前提是你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就好像你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你绝不能认为别人不接受就是“不识好歹”。

再者,这个社会很大程度上自有其规律使然,我们顶多能给个助缘,绝不是死拉硬拽。这个社会少了谁,地球照样运转。能不作恶为害众生,破坏社会秩序,这样的人我们就应当随喜。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时候不要刻意妄为,也是一种善意。一个真正发心度众生的人,会像特蕾莎修女那样默默去做,而不是看到谁跟自己不同道就“恨铁不成钢”。

修行永远都是修自己,无论你“普度众生”的口号喊得再热烈,自己都半桶水,抑或烦恼丛生,要学识没学识、要道行没道行、要腿子没腿子、要资本没资本、整天吵吵嚷嚷度众生,别吓到众生就好。地藏菩萨虽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最起码人家也成了菩萨。不要以为“行菩萨道”,就真把自己当“菩萨”。倘若自顾不暇,先别说普度众生,能不误导众生就已经不错了。

我们一定要发“四弘誓愿”,但也必须得脚踏实地地去修行,千万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作为一个修行人,假如你自己整天法喜充满,自得其乐,别人自然会来请教你,这个时候的“度众生”才可能真正有效。佛陀尚且有三不能,无缘不能度,众生度不尽,定业不可转。度众生不是“没事到处找”,而是“遇事尽力做”。当你发愿度众生的时候,别忘了,你自身也是众生的一员。说到底,修好自己,随缘度化才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 别干扰众生,也是一种度众生

    最原始的佛教,不说大话,注重实修,持戒精严,自求解脱,随缘度化。而后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

  • 度众生

    今儿一早,计花联系我,度众生的白大姐到了她家。 我早上早早来到她家。白村大姐正在吃饭,一看到我,饭量就减少了。她说...

  • 佛魔众生成

    文/弗度 人人都说佛很厉害,在我看来众生比佛还厉害,因为佛是众生成,魔也是众生成!所以无论成什么关键还的看众生!他...

  • 欲度众生,终被众生度

    楔子:过女儿国时,观音问唐三藏,你是选择爱一人?还是爱众生? 一月尽,连日阳光普照,前些日子下的雪,全部消失在一路...

  • 悟道

    未开悟前,我以为我在度众生。 开悟以后,才发现是众生在度我。 每次行善,我以为我是在帮助别人,直到后来,我发现是别...

  •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 每个人都是来成就你的

    未开悟前,我以为我在度众生。 开悟以后,才发现是众生在度我。 每次行善我都以为是在帮助别人, 直到后来我发现都是别...

  • 归途

    石径通幽处 僧俗回归路 意欲度众生 众生不须度

  • 【浮生】平凡小事窥见人生真谛 悟林清玄的禅

    佛陀教我们度化众生,并没有教我们苛求众生。我们要度化众生应在心中对众生没有一丝丝苛求,只有随顺。众生若可以被苛求,...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6

    善知识 众生也是佛,佛也是众生。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给众生种福田,你不做坏事也是利益众生。每个人都不做坏事,就是在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干扰众生,也是一种度众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xn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