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一路探索,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明明记了很多遍的公式.抄了无数次的单词,在考试时却总是记不住,不会用。孩子明明在书上记特别多的笔记,画特别多的线条却连故事的梗概都说不清楚。反反复复的阅读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几乎是白费力气。
然而让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有些东西孩子却记得异常轻松,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比如那些打油诗或者网络神曲。难道是孩子故意与家长或老师作对,不好好学习吗?还是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选择性地遗忘呢?
我们的元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即使是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自己要在哪里花更多的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if !supportLists]2. [endif]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拼命地记笔记,拼命地画下划线、拼命地用荧光笔,拼命地反复阅读。
在2018年出版的中文版《认知天性》(Make i Sick)这本书里,全球11位前沿认知心理学家为学习的本质做了一个定义,就是解决好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关系。
“知识链”和“记忆结”教会孩子如何学会一门知识
知识链是考验学习者把学习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和信息网络的能力,而记忆结就像在知识的链条或信息的网络上打牢一个个属于自己的记忆烙印,来帮助每个学习者快速地检索和准确地提取所学的内容。
从学习功能来看,记忆就是对知识和信息的调取和运用,而只有那些被学习者形成了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学习内容才能在大脑中有效地被编码、提取和运用;而那些没有形成知识链和信息网路的学习内容。则会变成零散的浅层记忆,不容易被随时提取和运用。
几个好用的工具:
一、思维导图:让孩子在检索中梳理知识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具体用到学习上
1. 我们可以让孩子拿一张白纸在不看书的情况下仔细检索,这样孩子可以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也就知道应该在哪里花更多时间。在孩子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孩子在形成知识链和打记忆结的过程。
2. 可以鼓励孩子深挖内容,重复检索和运用。为了把所学的知识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中去,孩子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比如,当孩子遇到一个难记的英文单词时,我会和他先一起弄懂该词语的基本定义,然后深挖这个词语在更多场景下的使用描述,比如applc,是水果名,也可以做成apple juice(果汁),applejam(果酱),也可以成为人名,某个英国影星的女儿就叫 Apple。接下来,和孩子一起根据不同场景来重复使用该单词造句,早上吃早饭时来一句“apple juice,please"。虽然这个练习过程比起死记硬背单词所需要的时间更久一点,但是记忆却会更牢因,运用也会更灵活。
3. 当然思维导图用在知识的梳理方面就更好了。可以让孩子将新知识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当孩子遇到不熟悉的内容时,可以让他花点时间想想新内容与已学过或熟悉的内容之间的关联。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把相近的概念、公式和术语进行分类或组合,为课堂笔记做索引和备注,为阅读的内容做主题归纳和段落提纲等。
二、“遗忘曲线”:如何让孩子不再学了就忘?
知识链和记忆结是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的一个基础方法,但从更长更广的时间来看,这并不能阻挡一个人对记忆内容的遗忘趋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从1885年开始通过实验来研究人类的遗忘规律,发现了关于人类记忆的著名的“遗忘曲线”。
这条抛物曲线画出了一个人初次学习新知识后的遗忘速度:每个学习者会以极快的速度(大约48小时内)遗忘掉70%左右刚读过的或者听过的东西,而剩下30%的内容则会以稍慢的速度逐渐而缓慢地被遗忘。这条可怕的曲线好似悬崖峭壁般突然下坠,说明遗忘是孩子学习的绝对杀手。
了解这个记忆规律后,我们也就找到了阻挡孩子高效记忆的第一大栏路虎,那就是遗忘曲线。由此,我们发现孩子有效学习的第一大关键点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打败这条遗忘曲线。可贵的是,艾宾浩斯在提出遗忘曲线的同时,也为世人指出了提高记忆的两大重要技巧。
第一个技巧重复记忆
在初次学习新内容之后,学习者必须在2天之内复习内容,也就是要在48小时内在大脑里复盘一次新学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快速中断遗忘曲线的形成。由此可见,在知识链上打记忆结的最有效时间段就是初学后的48小时内,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复习来完成重复记忆,而稍后我要介绍的记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重复记忆的路径。
第二个技巧刻意学习:如何利用记忆模式提升学习效率?
现在,我们再来思考一下之前提出的问题;明明记了很多遍的公式.抄了无数次的单词,在考试时却总是记不住,不会用。
原来,这是由人类的不同记忆模式导致的。脑科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忆的部分,就是外显记忆,比如必须花力气去背的钢琴谱、英文语法和写史课上各个朝代的名字;而那些在无意识中就自然而然地被刻进脑子里的部分,就是内隐记忆,比如儿乎每个孩子都会唱跳的《江南Style》,他们甚至无须理解歌词的含义,只要听到节奏就能扮成骑马的样子翩翩起舞。
对照一般的学习过程来看,刻意的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外显记忆来完成的。而外显记忆又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所谓情景记忆,就是记忆发生在特定的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它专门储蓄个人经验或对特定事件的记忆。而语义记忆就好像一个个字句,是专门储存对事实、概念、名字和一般知识的记忆。这就引出了两个提升记忆的核心记忆法。
刻意学习的核心记忆法一:体验式学习
刻意学习的第一个核心方法,就是加强体验式学习。我之前提过“低效能现象:为什么孩子很努力很认真地学习,成绩却不好?”中,介绍过美国著名视听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学习金字塔”。该理论为我们揭示了一种优良的学习方式,那就是结合“做”和“行动”来学习,这说明通过体验和行动带来的情景记忆会更有助于刻意学习。因此,“体验式学习法“和“行动式学习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采纳。
如果学生上课时记笔记(“康奈尔笔记法”),写文章时自己去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时可以自己上网查阅书目,课余时间找小伙伴一起讨论学科知识等方式。这些与学习相关的具体动作、活动和实践做得越多,孩子对知识的情景式记忆就会越丰满、越牢固。
刻意学习的核心记忆法二:融合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刻意学习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用情景记忆带动语义记忆。顾名思义,就是用场景化的体验加深对知识和概念的记忆。很多小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荷叶圆圆》,老师经常会让孩子制作小头像扮演角色去朗读,这样可以触发孩子的情景记忆,帮助孩子背诵,这就是在用情景记忆带动和加深孩子的语义记忆。又比如,当孩子在课堂上学习到海洋动物时,父母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海洋公园里实地认识一下海洋动物;当历史课讲到唐朝文化时,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唐三彩,这些活动都可以加深孩子对生物和历史知识的语义记忆。
所以,刻意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采用积极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法,把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学习在孩子记忆中的“知识留存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