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群里,同学错过了晚上的练习,原来......
晚上忙到快9点才闲下来。然后因为要拿回手机的事和孩子冲突了,错过了晚上的练习,搞到刚刚自己情绪才平息下来。
分享这段信息时,已经是十点四十了。
同学接着说——
孩子晚上7点多才回来,穿着短裤(我穿大衣),于是唠叨他怎么不穿长裤,说裤子紧,我说需要就买宽点,孩子反问我工资发了吧,大概有预留多少?我说差不多一个月会留2000,若需要买裤子300左右没问题。孩子说要自己挑,我也同意。
因此,8点多手机就给他,说大概半小时还。我洗澡洗衣服后他还没还,抱着手机蹲厕所,于是我先去洗碗,碗筷洗好了,他还在厕所,我催他,他说再5分钟。我又先去忙其他,回来发现他锁自己房间了,我去敲门跟他要手机,没反应,一次两次三次,都没反应,我实在火了,怎么一点回应都没有。我多次强调9点要用手机,但孩子就是不理我,我在门口感觉自己像猴子一样被耍着,很生气,借了婆婆的电话给孩子打,但接了不说话,我控制不了了,大声吼到9点前必要把手机还我,若被扣了工资你一分钱也拿不到(骗孩子的),然后就听到孩子在里面发泄的声音,各种敲打。
当沟通彻底失效,当“权威”被挑战,当我们感受到被否定、被忽视、被挑战后,情绪的火苗已经越燃越大。
果然,同学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房间门口怒吼到:
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了,手机不还,又开始发泄情绪了?
同学说,吼完后,自己被情绪彻底淹没了。
我很愤怒也很无奈,说完,我回房间,一个人锁房间里。泪水止不住,左胸口闷堵,整个头皮发麻发紧,很想大声哭喊。闷声痛哭流涕了一会,头脑的声音很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我依然这样,控制不住情绪,冲着孩子发火,我怎么会这样,孩子怎么会这样……做了简单的来回切换呼吸调整,假笑着大哭,以泪洗脸的生气、难过、自责……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事情发展到这里,此刻的关系已经破裂,彼此都是伤害。
后来,孩子自己把手机和电脑都拿出来了,但在上面贴了“随便;不要吵我,和我讲话;明天不用叫我”等纸条。我想是我的哪句话语(算是语言暴力)伤害到他了?
第二天,孩子“信守承诺”,没有去上学。
这是一个心理学班课的同学,毕竟情绪过后需要解决问题,她提出,找个时间和儿子核对,也跟他解释一下自己生气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情绪被点燃了该如何停下来?
情绪来了,如洪水猛兽般,瞬间扑面而来,整个人都被淹没了,彻底没有了自我,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行动。
怎么办,怎么办?
一个基本认知
情绪背后必定是未被满足的需求,情绪越大,早年未被看见(满足)的需求最大,内心对需求满足的渴望越深切。
早年体验并堆积的恐惧、委屈、愤怒、被否定、被忽视、被遗忘.....的情绪都会在相似情境相似感受出现的那一瞬间,全部喷涌而出,瞬间堆积在胸口,堵得死死的。
当杏仁核接收到这些情绪时,大脑会做出直觉回应,攻击、逃避或者僵住。
如果对面的人很强大,大凡愤怒和委屈是会被压抑的,所谓“一口恶气被咽回肚子里”;有时候也会僵住,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生活中,尤其是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场景,受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成人年往往是权威的代表。
面对那个人比自己看上去更弱小,可被掌控的人时,大脑会自动进入攻击模式,批评、指责、惩罚、怒吼就是这么来的。
说到底,这也是个体潜意识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机制,保护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童年早期的自己。
怎料,对关系、对自己,都是伤。
若不在内心深处疗愈和滋养那个“受伤的小孩”,重新认识或满足未被满足的期待,我们就很难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不舒服,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
内在的不安全感让我们无力处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每一个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自己。
疗愈自己是需要认知和时间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当下让自己好一点,更快恢复平静吗?
三个步骤来熄火
“怒火中烧”,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时刻。
怎么做,能让情绪熄灭呢?
❤️第一步:深呼吸2-3次
闭上眼睛,让自己深深地吸一口气,微微张开嘴,深深地吐出来,直到腹部的气体排空。
如此,连续做两到三个深呼吸,这是让自己专注到当下,从那个愤怒的情形中先拉回来。
❤️第二步:暂停
是的,什么也不做,停下来。
不论是控制不住的语言还是忍不住双手要拿起物品摔打,此刻,因为深呼吸,都会回归到自我,然后,让自己暂停,暂停下来,呼吸慢慢恢复自然。
❤️第三步:说“此刻,我正在体验愤怒”。
此刻,我正在体验愤怒。
此刻,我正在体验难过。
此刻,我正在体验焦虑。
此刻,我正在体验焦躁。
......
任何一个让你感受到强烈冲击的情绪词汇都可以替换进去。
说出来,或是内心默默地说,都是可以的。
这句话,特别重要。
倘若,你说“我很生气”“我很愤怒”“我很难过”,有什么不同呢?
“我很生气”“我正在体验生气”连说三遍,不妨试一试。
你会发现,前者,越说越生气,“我”和“生气”是混为一体的,无法分开。而后者,越说越平静,甚至会让自己哑然一笑。是啊,我正在体验着生气,没啥好处,我体验它干嘛,犯不着,为这事儿。此时,“我”和“生气”是分离的,我回到了我的主体,我开始有意识,并且有能力去分离这样的情绪。
很神奇吧,只是一个暂停,两个呼吸,一个用词的改变,就让我们从怒不可竭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回归平静,才有继续互动的能量。
写在最后
喜悦的是,同学和孩子第二天就做了交谈,结果是好的。
分享一下晚饭后我主动找孩子谈话,觉得谈得不错。在孩子面前勇敢表达自己当时生气、愤怒的情绪和脆弱,承认自己的不足,孩子比我想象的还爱我,理解我。同时,也核对了哪个点触碰到孩子了,孩子也很坦诚的告诉我他的感受,及他情绪的变化。也谈了不少他的观点,让我感动的是孩子很有自己的主见。事后也在复盘他在这事件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从开始对我的烦、到生气、愤怒,到觉得无奈而忍住砸东西,到最后觉得自己有点奔溃,奔溃到那种砸东西都无法解怒的地步。我听了很心疼,但肯定了孩子,说我看到了他的进步,能觉察情绪、管理情绪,至少做得比我好,同时,我也跟孩子说自己学习了也有进步了,比如后来我自己回房间处理情绪就是一种进步。鼓励孩子说彼此都有进步了,以后彼此要学会表达,表达情绪、感受和需求。
一切因我而来,我是一切根源!余生好好修炼自己,好好爱自己!
世界很美。
少些情绪,多些时间,走走看看。
-------------------
🎀我是Sandy
一个热衷于研究教育现象的青春期女孩妈妈
如果这些文字对你有启发
欢迎点赞分享评论交流
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