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篇简书更文
“孩子无需事事征得认同,我们需要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放弃‘应该怎样’的想法,努力重塑自己以适应孩子的需求。”
这是《父母的觉醒》第三章里开篇就讲到的,读完觉得内心深深地刺痛,因为这正是我在陪孩子成长的这几年中一直在走的误区,只是我一直不自知。
尤其是想到孩子平常总是会问我“这样可以吗?”“我可以去玩一会儿吗?”,看上去孩子是在尊重我,而其实是我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没给到他实时的自主权和安全感。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育之道,每一个篇章都发人深省。
作者沙法丽.萨巴瑞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
作者认为,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这本书鼓励广大父母用爱意与真诚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亲子关系的难题,实现精神的觉醒,让孩子在成长的同时,也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昨天和今天阅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本篇仅写写这两个章节的读后感。
我们大部分家长既没有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学过教育学,所以我们养育孩子的经验基本都来自于我们成长的经历,有小时候父母养育我们的经历,有长大后我们自己的受教育经历。
这些经历发生在我们身上过,所以我们会拿这些经历去要求我们的孩子,告诉他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对,要学这个兴趣班,要学那门才艺。
但这些,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我们对他无条件的接纳和赞赏。
哪些行为会让孩子感知到自己获得了接纳呢?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如下示例:
当他们休息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欣赏他们;
当他们坐着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与他们在一起;
当他们在屋里走动的时候,请告诉他们:“谢谢你来到我的生活里;”
当他们牵着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握着他们的手;
当他们早晨醒来的时候,请告诉他们,一早醒来就看到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事;
当我们把他们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想念他们;
当他们微笑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的心是多么地温暖;
当他们亲吻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
这种接纳完全是针对孩子本身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
同时作者也强调“尽管孩子的行为还需要不断调整以符合某些基本规范,但他们最核心的本质是无条件地得到赞赏。”
获得了这种赞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闪闪发光的,我们践行一下便可深知。
作者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父母常常会不自觉地带着一种自负的态度,具体的表现可能是:
讲大道理:“如果我是你......”
发表意见:“要是你问我的话......”
做出判断:“我喜欢......”或“我不喜欢......”
发出命令:“不要难过。”“不许哭。”“不要害怕。”
施加控制:“如果你这样做,我就会......”或“我不能接受你这个样子。”
这样的雷,在养育麦子的过程中,我还真的踩了不少,但我从来都不自知。
与“自负”态度相对应的则是“接纳”态度,具体的反应可能会是:
接纳对方,把他当做独立的个体:“我了解你。”
接纳对方真实的自我:“我懂得你。”
尊重对方真实的自我:“我听见你了。”
赞赏每个人完整的自我:“你就是你自己。”
认识到生命本身的美好:“我们俩在一起,这一刻真完美。”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分别用这两种态度去处理,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常常会用“不听话”三个字来形容孩子,但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孩子不需要事事都“听话”,他们只需要做一个本真的自己,不需要事事征得父母的同意,不需要担心会被父母责骂。
即使有某些行为需要纠偏,也换用“接纳”他的话语和态度去对待,我想假以时日,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每一个小家庭的“天使”。
用时70分钟,155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