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即使再贤惠能干的女人没有用稻米也做不成饭。显然,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理论,然而这个理儿在古镇棉湖却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棉湖巧媳妇们会做一种美食叫“无米果”,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用米做成的一种“粿”。
古镇之无米之炊我对“无米果”的最初记忆在于很小的时候,一次妈妈说起过几天她准备来做“无米果”,爸爸听了大喜过望道:“好啊好,做好把它们煎成金黄,外香里嫩,吃起来啧啧啧……”爸爸一脸回味无穷的陶醉神情,让在一旁年幼的我不禁垂涎三尺。我心想:“这‘无米果’没有米,一定是世上最美味的东西!”……
古镇之无米之炊后来才渐渐知道:“无米果”又叫“薯粉粿”,这是小镇一种与春饼齐名的美味小食。“无米果”用番薯淀粉作胚,用鲜嫩的韭菜或南瓜,加上新鲜的虾皮、猪肉末作馅料,包成直径约五六厘米的小饼,蒸熟时,晶莹通透,其中诱人的馅料隐约可见,整一个小巧玲珑,煞是可爱。咬上一口,表皮弹牙香脆,内馅鲜美香甜,让人欲罢不能。若是下鼎用油煎至微焦,双面金黄,香气四溢,醮上辣椒盐水,口感又滑脆又香辣,开胃爽口,简直是人间之上的美味,用小镇人们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好食到舌都吞落!”
古镇之无米之炊小镇的“无米果”,是名副其实的无米之炊。粿皮的主要成分是地瓜粉。制作时,需将地瓜粉加开水搅拌均匀。搅拌地瓜粉最好把锅放炉上搅拌,这样才比较容易化开,还需要两人合作,一人往锅里注水,一人同时搅拌,搅拌好的地瓜粉需静置一夜,尔后再加上生粉一起揉合成团。如此这般,经过一道道细致费时的工序之后,时间和人力的完美结合和酝酿,才做出了晶莹通透又Q软弹牙的粿皮。
古镇之无米之炊传说“无米果”在历史久远的年月里,米粮极其匮乏之时,由心灵手巧的小镇妇人们想方设法采用仅有的果蔬杂粮制作出来的,本是作为疗饥果腹的主食。不过到了如今,它却已蜕变成小镇居民生活里离不开的一道美味小食,且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巷口散发着煎炸出来的阵阵粿香,引诱得人一下食欲大开,让尝过的各式路人们大呼过瘾。
古镇之无米之炊读过一篇写“无米果”的文章,作者讲他和几个同学在一次下课之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去吃“无米果”,到那里却发现小摊已经被几个同学捷足先登围住了,小摊老板把四个刚刚煎好的香喷喷的“无米果”装在盘子里,递给其中一个男生,旁边的另一个男生用右手的食指醮了一下口水,迅速在那四个“无米果”上刷一圈,然后得意地看着对方说:“这四个有我的口水,先给我吃。”端着盘子的男学生怒气冲冲地说:“昨天你这样做,我让你一步,今天你又这样欺负我,好,给你吃……”话没说完,他将盘子扣向那个男生脸上。结果可想而知,他俩打成一团,打得鼻青脸肿……四个无米粿会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由此也可见“无米果”在小镇里魅力之巨大,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之年,无不被这朴实的美味所征服。
古镇之无米之炊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小镇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小镇超市里的各式零食,琳琅满目,包装精美,并且口味越来越多,造型愈来愈奇巧。但这一切,都比不上经由岁月一路传承而来的家乡小食。质朴如斯,但它们所包含的地理标记、文化底蕴和人文理念,是任何新潮、时尚零食所无法比拟和给予的。
古镇之无米之炊“月是故乡明。”美食是家乡的,最美味,最让人怀恋。岁月之舟没有羁绊,一路顺流而去。我目送它扬起的风帆,愈来愈渺远,有淡淡的苦涩,让人难抑伤怀。风吹过寂寥无人的古老渡口,送来旧时光深处的袅袅乡音,和那一缕隐约可闻的香味,那是啊,小镇阿嫲阿妈们的“无米果”香……
古镇之无米之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