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小学 焦忠宇
寒假来临,再次开启我的专业阅读之旅,没想到拿起的第一本书,竟然读得如此艰难,书名“方圆内论道”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旁边的两行字,才知道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的论文选集。对于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曾读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和《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这两本书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的论著,属于此研究的系列丛书,由叶澜教授主编,李家成教授所著。李家成教授与叶澜教授任教于同一所大学院校,做着同样的研究工作,他们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得到了李教授的引领与指导,在参与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着生命意识的自我觉醒,丰富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四年来,自己坚持专业书籍的阅读,但数量不多,接触的专业术语有限,所以面对这本书中一些很难理解的语句虽然读了三五遍,但还是似懂非懂。可见,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欠缺,还需不断努力。
这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学术自述,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通过阅读本书的自序,了解到这是叶澜教授个人文选中三卷本的第一卷,集中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学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领域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问题上。在阅读第一部分学术自序的第一篇文章——《从“冬虫”到“夏草”》时,我一边记录让自己产生共鸣的语句,一边反复阅读难懂的句子,尽最大所能理解、吸收作者所阐述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家的执着精神
在叶澜教授40多年的个人式回望中,我才深深体会到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经验的积累,不断地努力。从1958年走进华东师大教育系本科学习开始,即使处于动荡的年代,叶澜教授仍对教育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的教师生涯,西藏的调研,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的访学,更加充实了叶澜教授对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一次次完善对教育学的再研究。重新界定了“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关注个体生命,关注教育与实践的关系。从“虫蛹”初态,到“真菌丝体”的潜入,从“冬虫”的“丝化”到充满“虫蛹”,从破“蛹”之力的生成到“夏草”初出。每一个历程都用具体的事件串联起来,形象地阐述了各个阶段自己教育研究的进程,创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历程。文中结尾叶澜教授在表彰会上发表的获奖感言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我的教育学研究生涯中,最能打动我的两个字是‘生命’,最让我感到力量的词是‘实践’。教育学说到底是研究造就人生命自觉的教育实践的学问,是个充满希望、为了希望、创生希望的学问。我愿为研究如何让人间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出自己独特灿烂的学问而努力终生,并与所有的同行者共享生命成长的尊严与欢乐,共享教育学研究特有的丰富与魅力。”【31页】这就是一位知名教育家对教育的执着精神。
二、关于课堂教学
在叶澜教授对学校教育进行“介入式”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生课堂生活的沉闷,处于静坐,不积极乃至无奈的状态,猛然间意识到,在教育中谈论“生命”不同于谈论“个体”。唤醒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意识,是改变教师学生观不可缺少的、富有冲击力的因素 。【21页】这一部分的阐述,让我回想起自己19年的课堂教学,是否关注了自己与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否认清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自身的生命价值?每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受到心灵的满足?为了应对考试,课堂上只是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忽视课堂生活质量,叶澜教授认为这是处于消耗和重复的低水平上,会因为无味之谈而带来厌倦,职业生涯也仅具有谋生的价值,失去了促使自己生命成长的意义。【21页】于是叶澜教授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也让我想起前几年自己结合《詹天佑》这篇课文书写的教学叙事《让语文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主要叙述乡村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动画的设计,音频、视频的使用让难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自己也发现了课堂存在的弊端,也在不断尝试改变这种死气沉沉的状态,只是自己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更深一层地体会到这种改变应该唤醒自身的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通过阅读,结合叶澜教授阐述的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三重含义:第一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第二,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只是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第三,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还体现在“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22页】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全方位的情感体验,重注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李教授组建的“寒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的团队学习中,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提升,充分体验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学会了综合融通各个学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改变让我更有信心,更喜欢当前的工作状态。
三、教育理论摘录
在本文中,叶澜教授提到多篇她的论文著作,这些著作中的教育理论代表了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以及她对教育学研究的过程。我摘录了一些语句,词语,以及论文与著作题目,以供今后慢慢体会。
人的发展在实质上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
强调学校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上,这里的‘合适’是指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个体特质发展的一致。” 指出“主导作用的深层含义在于学校教育应为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个体离开学校后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我第一次感受到如何在“全息”的意义上去认识“一滴水”的必要与价值、艰难与欢乐。
关于“实践 ”:一是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是人的发展从潜在可能性到现实的转化之关键因素是个体自身的生命活动,也即个人的实践。
“生命教育学”、“他向学习”、“我向学习”。
《漫步在异国的同一领域中》
《教育概论》
《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回到原点的思考》
《我与“新基础教育”:思想笔记式的十年研究回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
《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
最后,关于这本书的借阅过程,我要赘述几句。由于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王巍主任 带着我们做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教育局长出资为我们购买了一批书,以此来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才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有句话说的在理“书非借不能读也 ”,所以自己读起来特别认真。因为这本书不是自己的,在阅读中不能在书上随处勾画、写感受,只能在笔记本中进行记录。边读边记,感触更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