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喜欢文字的朋友,对ta肯定别有一番情愫。
我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对ta情有独钟,开始迷恋不止,乐此不彼。
这个事情源头可能要追溯到我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期,我想,那时应该是我最早接触“文学”,并且以后对文字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的启蒙阶段。
那时我家还在老庄台上,在新庄台(现在住的地方)砌了两间(通长的没有隔开)小屋,那时哥哥应该上初三了,住在里面,静心全力地迎接中考。别小瞧那时的中考,不比现在高考小。
我只有到了放暑假才有机会去玩,那时的我对于新房子充满了好奇、新鲜。我清楚的记得那次去的时候到了下午,老天下了场雷阵雨。我睡在床上,哥哥便拿了本他用的历史书给我看,那是在我看来唯一的“课外书”了。我看得津津有味,到现在还记得里面一幅插图,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炮台有戴官帽的人物。
从此我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推动我对文字有着更进一步热爱的,应该是我的父亲。不是因为他给我买了什么课外书,也不是他要求我去读什么,而是跟着他一起听评书。
那时家里经济条件虽然很穷,可父亲却拥有一台收音机,这是家里唯一的一台电器。具体几岁开始听我记不清了,反正上五年级之前肯定听了。因为我上五年级时曾经有一条期中考试题目,考到了三国演义里的内容。而这个题目课文里没有,我却答对了,正是听了袁阔成老先生说的评书《三国演义》。对于《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止听了多少次,里面人物已经深入我心了。也正是那次考试让我的语文老师,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对我刮目相看,全班语文成绩过80分的只有三个人 ,而我也在其中。
再后来听的书越来越多,包括扬州评话。历史的,演义的,纪实文学类的,同期声广播,都有。光单田芳先生的,几乎听遍了,每次中午吃饭,我都磨磨蹭蹭的赖着不上学。从那时我就知道了中国有位伟大的作家叫路遥,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真的好喜欢。
上初中时我开始读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那种热情、痴迷,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那时只要是小说、杂志都看,毕竟不像现在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后来到京城求学的哥哥,放假回来都要带上几本书给我看。
说心里话,上学的时候我真的很笨,反正是和聪明二字一点沾不上边,当然现在还是不聪明。
大概二十二三岁时,我萌生了向电台投稿的念头。那时晚上没有娱乐节目,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只有听广播,里面也有读美文的栏目。那次居然成功了,还收到了寄来的稿费单,只是我没去拿。
走上社会之后,我在外面也很少听说书了,只是依然喜欢。每次回家,中午吃饭,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着小酒,旁边照例放着一台小收音机,坚持着他的爱好,而我也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话。
时过境迁,对于文字的热爱我丝毫没有减少。如今父亲已经仙逝近六年了,我却再也没有听过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