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七823:林抚军奏疏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七823:林抚军奏疏

作者: 酿酒匠 | 来源:发表于2023-12-17 05:56 被阅读0次

林抚军奏疏

江苏赋税甲于天下,自元迄今,未之有改,丰年尚可支持,歉岁即形拮据。比来连年水旱,劝捐议赈,一而再三,国帑多靡,民财告匮,巡抚林公一剀切敷陈,因全录之: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江苏巡抚林则徐片奏:再江苏连年灾歉,民情竭蹶异常,望岁之心,人人急切。今夏雨旸调顺,满望得一丰收,稍补从前积歉。乃自七月间江潮盛涨,沿江各县业已被水成灾。其时苏、松等属棉稻青葱,犹冀以江南之盈,补江北之绌。盖本省漕赋在江北仅十之一,而江南居十之九,故苏、松等属秋收关系尤重。惟所种俱系晚稻,成熟最迟。秋分后稻始扬花,偏值风雨阴寒,遂多秀而不实,然大概犹不失为中稔。迨九月后,仍复晴少雨多,昼则雾气迷濛,夜则霜威寒重,虽已结成颗粒,仅得半浆。乡农传说暗荒,臣犹不信,于立冬前后,亲坐小舟密往各处察看,见一穗所结,多属空稃,半浆之禾变成焦黑,实为先前所不及料。然犹盼望晴霁,庶可收晒上砻。不意十月以来,滂沱不止,迅雷闪电,昼夜数番,自江宁以至苏、松,见闻如一。臣率属虔诚礼祷,悚惧滋深,虽中间偶尔见晴,而阳光熹微,不敌连旬盛雨。在田未割之稻,难免被淹,即已割者,欲晒无从,亦多发芽霉烂。乡民烘焙,勉强试砻,而米粒已酥,上砻即碎,是以业田之户至今未得收租。臣先因钦奉谕旨,新漕提前赶办。当经钦遵严饬各属,勒令先具限结,将何日开仓,何日征完,何日兑足开行,登载结内,并声明如有逾期,愿甘参办字样呈送;如不具限状,即以才力不能胜任,立予参撤,不使恋栈贻误。各属尚皆具结遵办。然赋从租出,租未收纳,赋自何来?当此情形屡变之余,实深焦灼。又各属沙地只宜种植木棉,男妇织纺为生者十居五六,连岁棉荒歇业,生计维艰。今年早花已被风摇,而晚棉结铃尚旺,如得晴暄天气,犹可收之桑榆。乃以雨雾风霜,青苞腐脱,计收成仅只一二分。小民纺织无资,率皆停机坐食。且节候已交冬至,即赶紧种麦,犹恐过时,况又雨雪纷乘,至今未已,田皆积水,难种春花。接济无资,民情更形窘迫。此在臣奏报秋灾以后,歉象加增日甚一日之情形也。地方官以秋灾不出九月,不许妄报,原系遵守定例。然值连阴苦雨,人心难免惶惶,外县城乡不无抢掠滋闹之事。臣饬委文武大员分投弹压,现已安静。除宝山乡民因补报歉收挤至县署一案,另折奏明严拿提审外,其余情节较轻例不应奏者,亦当随案照例惩办,以戢刁风。惟据续报歉收情形,勘明属实,不得不照续被灾伤之例,酌请缓征。正在缮折具奏间,承准军机大臣字寄:‘钦奉上谕:“近来江苏等省几于无岁不缓,无年不赈。国家经费有常,岂容以展缓旷典,年复一年,视为相沿成例?”并奉上谕:“该督抚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是国家徒有加惠之名,而百姓无受惠之实,无非不堪官吏私充囊橐,大吏只知博取声誉”,等因。钦此。’臣跪诵之下,兢凛惭惶,莫能言状。伏念臣渥蒙恩遇,任重封圻,且居此财赋最繁之地,乃不能修明政事,感召和甘,致地方屡有偏灾。极知经费有常,而不得不为赈恤蠲缓之请,抚衷循省,已无时不汗背腼颜,乃蒙皇上不加严谴,训饬周详,凡有人心,皆当如何感愧?况臣受恩深重,何敢自昧天良?若避怨沽名,不以国计为亟,则无以仰对君父,即为覆载之所不容。臣虽至愚,何忍出此?即如上年臣到苏之后,秋成仅六分有余,而苏、松等四府一州于征兑新漕之外,尚带运十一年留漕二十万石,合计米数将及一百八十万,为历来所未有之多。原因天庾正供,不敢不竭力筹办。其辛卯年地丁,督同藩司陈銮催提严紧,亦于奏销前扫数全完,业经专折奏蒙圣鉴在案。窃惟尽职之道,原以国计为最先,而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朝廷之度支积贮,无一不出于民,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本年江潮之盛涨,系由黔、蜀、湖广、江西、安徽各省大水,并入长江,其破圩淹灌之处,原不止上元六县,臣所请抚恤,第举其最重者而言。仰蒙皇上天恩,准给口粮,灾黎感沦肌髓,嗣经官绅捐资抚恤,臣即复行奏请毋庸动项,惟将所发上元、江宁、句容、江浦、仪征五县银两,留为办赈之需。其丹徒一县,捐项已有五万余两,并足以敷赈济,当将前发之银,提回司库。凡此稍可节省之处,均不敢轻费帑金。惟于灾分较重,又难猝集之区,则不得不酌给例赈。臣等另折请拨之十三万两,仅分给十二县卫军民,虽地方广而户口多,亦只得撙节动拨。此外无非倡率劝捐,以冀随时接济。惟频年以来,屡劝捐输,即绅富之家,实亦力疲难继。查道光三年大灾,通省捐至一百九十五万余两,至道光十一年,灾分与前相埒,仅能捐至一百四十二万余两。其余各年捐项较绌,此时闾阎匮乏,劝谕愈难。然睹此待哺灾黎,要不能不勉筹推解。臣与督臣率同司、道等,各先捐廉倡导,以冀官绅富户观感乐施。凡此情形,皆人所共闻共睹。如果不肖州县捏灾冒赈,地方刁生劣监,岂肯不为举发?而绅富之家又安肯听其劝谕?捐资助赈,至再至三,且捏灾而转自捐廉,似亦无此愚拙之州县也!至展缓之举,只能缓其目前,仍须征于异日,非如蠲免之项,虑有侵吞。州县之于钱漕,未有不愿征而愿缓者,至必不得已而请缓,且年复一年,则地方凋敝情形,早已难逃圣鉴,然臣初亦不料其凋敝之一至于是!今漕务濒于决裂,时刻可虞,臣不得不将现在实情,为我皇上密陈梗概。查苏、松、常、镇、太仓四府一州之地,延袤仅五百余里,岁征地丁漕项正耗额银二百数十万两,漕白正耗米一百五十余万石,又漕赠行月南屯局恤等米三十余万石,比较浙省征粮多至一倍,较江西则三倍,较湖广且十余倍不止。在米贱之年,一百八九十万石之米即合银五百数十万两,若米少价昂,则暗增一二百万两而人不觉。况有一石之米即有一石之费,逐层推计,无非百姓脂膏。民间终岁勤劳,每亩所收除完纳钱漕外,丰年亦仅余数斗。自道光三年水灾以来,岁无上稔,十一年又经大水,民力愈见拮据。是以近年漕欠最多,州县买米垫完,留串待征,谓之漕尾,此即亏空之一端,曾经臣缕晰奏闻,然其势已不可禁止矣。臣上冬督办漕务,将新旧一并交帮,嗣因震泽县张亨衢办漕迟误,奏参革审,而漕米仍设法起运,不任短少,皆因正供紧要,办理不敢从宽也。今岁秋禾约收已逊去年,兹复节节受伤,发芽霉烂,询之老农云:现在纵能即晴赶晒糟朽之谷,比之上年每亩已少收五六斗。就苏州一府额田六百万亩计之,即已少米三百余万石。合之四府一州,短少之米有不堪设想者。民间积歉已久,盖藏本极空虚。当此秋成之时,粮价日昂,实从来所未见,来岁青黄不接,不知更当何如?小民口食无资,而欲强其完纳,即追呼敲扑,法令亦有时而穷。前此漕船临开,间有缺米,州县尚能买补。近且累中加累,告贷无门。今冬情形,不但无垫米之银,更恐无可买之米。至曩时苏、松之繁富,由于百货之流通,挹彼注兹,尚堪补救。近年以来,不独江苏屡歉,即邻近各省,亦连被偏灾,布匹丝绸销售稀少,权子母者即无可谋之利,任筋力者遂无可趁之工。故此次虽系勘不成灾,其实困苦之情,竟与全灾无异。臣惟有一面多劝捐资,妥为安抚,一面督同道府州县,将漕务设法筹办,总不使借口耽延。但本年已请缓征之处,尚不过十分中之二分有余,此外常、镇等处亦已纷纷续禀。臣复其情形略轻者,无不先行驳饬。但天时如此,日后情形如何,臣实不能预料。昼见阴霾之象,自省愆尤,宵闻风雨之声,难安枕席。并与督臣陶澍书函往复,于捐赈办漕等事,思艰图易,反复商筹,楮墨之间,不禁声泪俱下。从此即能晴霁,歉象尚不至更加,如其不然,臣惟有再行据实奏闻,仰求训示遵办。大江南北为各省通衢,且中外仕宦最多,一切实情,难瞒众人耳目。臣如捏饰,非无可以告发之人。我圣主子惠黎元,恩施无已,正恐一夫不获,是以查核务严,但民间困苦颠连,尚非语言所能尽。本年漕务自须极力督办,而睹此景象,时时恐滋事端。至京仓储蓄情形,臣本未能深悉,倘通盘筹画,有可暂纾民力之处,总求恩出自上,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天心与圣心相应,定见祥和普被,屡见绥丰,长使国计民生,悉臻饶裕。臣不胜延颈颂祷之至。


〔试注〕

1、摺: zhé,折叠。用纸叠起来的册子。

摺椅,摺扇,摺疊,應全部用此字。

折是多音字,常見含義應該是斷了。折斷,折算,折枝,應用此字。

2、剀切:恳切规谏;切实,恳切,切中事理。

3、竭蹶:这里指枯竭;匮乏。

4、望岁:盼望丰收。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杨伯峻注:“岁谓丰收。” 晋·潘岳《藉田赋》:“无储稸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 唐·褚亮《享先农乐章·舒和》诗:“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清·钱谦益《父宗翘先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加赠中宪大夫》:“然而本仁祖义,尔之底法既勤;而读书纘言,尔之望岁良苦矣。” 胡蕴 《杂诗》之十四:“万事多空惟望岁,无聊意绪入诗筒。”

5、新漕:新年度的漕粮转运。

6、参办:弹劾惩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臬台)当堂画了供,便收了府监。抚台一面拜折参办。”

7、承准:谦辞,接受皇帝的准确指示。?

8、旷典:前所未有的典制。

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国朝自外拜相者,文潞公、韩康公、章子厚,近年陈原公,亦旷典也。” 清·昭槤《啸亭杂录·定恩骑尉》:“凡阵亡人员,其封爵袭替者,皆赏给恩骑尉,以世其家,真旷典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迨嘉庆二十五年,始将到配未及三年人犯一体查办,尤为旷典。”

9、兢凛惭惶:惊惧惶恐。

10、渥蒙:厚盖,引申为受优待。

11、感召和甘:感化召唤人民同甘共苦。

12、天庾:①星名。 ②国家的仓廪。

汉·张衡《周天大象赋》:“天庾积粟以示稔。”《晋书·天文志上》:“(天仓)南四星曰天庾,积厨粟之所也。”

清·魏源《筹漕篇》下:“内河之贡道,天庾之正供,其不能全归于海运明矣。”

13、陈銮:(1786–1839)字仲和,亦字玉生、芝楣,湖北江夏(今武昌)人。清朝官员。嘉庆二十五年(1820)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副主浙江乡试、京官考核为一等。五年,擢松江知府,调署江宁。值水灾,赈恤得宜。调苏松太道。设黄浦江救生船,浚吴淞江口。升苏松粮道。历广东盐运使、浙江按察使,升江苏布政使,又升江西巡抚,再调江苏。在各地修水利,建义仓,禁鸦片,颇有玫声。道光十一年,从春至冬,湖北沿江、汉各地皆遭大水,捐银数千两为家乡助赈。后升两江总督,兼署江南河道总督。十九年,冒暑行阅,病卒。

14、第举:选典型举例。

15、感沦肌髓:感受浸透、深入肌肉和骨髓。

16、猝集:猝至。短时内汇集。?

17、撙节:这里是调节的意思。

18、相埒:相等。埒: liè,本义矮墙,引申为等同;并立;相比。

19、闾阎:古代平民居住的地区;民家。泛指民间,也指平民。

20、漕白:白粮。明清向江南五府征收的粳、糯,为专供宫廷和百官用的额外漕粮。

白粮是明清时期在江南五府所征课供宫廷和京师官员用的额外漕粮,为田赋附加。明初都南京,规定宫廷用白熟粳、糯米17万余石,各府部官员用糙粳米44000余石(内各有折色8000余石),就近向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征收,并由粮长解运京师,运输费用和途中损耗,由纳粮户均摊,称为白粮。清代向江浙额征白粮,额99000石,分运京、通二仓,备分交内仓并酒醋面局、光禄故淋寺及支发王公百官廪禄之用。清征白粮,虽免除民运但另加耗米和运费。康熙三年(1664),行折征,折价高于市价三四倍,耗米、运费又不免习记项懂除,一石的折价往往等于市价5石以上。乾隆、嘉庆间(1736–1820),调整征额兵估拒,部分白粮改照一般漕粮办法征收。

21、漕赠行月南屯局恤等米:?

22、留串:留待以后。

23、漕尾:上年度未完纳的漕粮。

24、震泽县:苏州吴江县(今吴江区)西部,清雍正二年(1724)自吴江分出,民国二年(1912)并回。

25、张亨衢:疑是江西万载人。不详。

《万载试院记》:嘉庆丙辰……顾建费尚无所出也,乃择绅士之公正为乡信服者,及廉敏有干才者,如张亨衢、刘时耕等四出劝捐,并董工作。

26、曩时:往时;以前。

汉·贾谊《过秦论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诸帅府復得与家俱行,无復曩时之患矣。”

27、挹彼注兹:挹:舀,汲取。把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引伸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28、权子母者:谓国家铸钱,以重币为母,轻币为子,权其轻重而使行,有利于民。后遂称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为“权子母”。

29、陶澍:陶澍(shù)(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至两江总督。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30、楮墨:纸与墨。借指诗文或书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七823:林抚军奏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oggdtx.html